「家庭醫學」專刊
2023.11 第43卷第6期 執行編輯:李純瑩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母雞帶小鴨~安寧回到家-擴大居家安寧緩和療護服務,實踐落葉歸根的精神
【回本期目錄】
高醫家庭醫學科   吳建誼 助理教授/安寧病房專責醫師 (112年11月)

台灣於1980年代開始導入安寧緩和療護的概念,經過近30年來許多人的努力與逐步推廣,以及台灣全民健康保險提供相關給付,再加上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法源根據,讓台灣整體安寧緩和療護的發展與運作更加確實,不僅落實安寧緩和療護的「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四全照護概念,更藉由「居家安寧緩和療護服務」來達到「全社區」安寧緩和療護的理念。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台灣的「居家安寧緩和療護服務」主要仍由醫院附設的安寧居家團隊來提供服務,然而由於距離、交通與人力因素,醫院型態的居家安寧常無法深入社區來提供給末期病人即時性、可近性及持續性的照護,導致許多末期病人的末期臨終階段在醫院渡過。因此為了積極推廣居家安寧療護服務,能由醫院擴展至社區居家模式,過去幾年政府藉由衛生福利部推動相關計畫,進而的希望整合在地醫院、基層診所、居家護理機構等,共同建構屬於在地化安寧緩和照護社區化網絡,落實並提供居家安寧緩和療護服務。

本院自2018年參與衛生福利部所推動之「推廣安寧緩和醫療社區照護模式計畫」後,與高雄市多家在地診所及居家護理所合作,建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社區安寧居家網絡」,透過本院安寧個案管理師的媒合,適度將有需要的末期病人轉介給社區診所醫師與居家護理所組成的「社區居家安寧療護」團隊,讓有居家安寧需求的末期病人及其家屬獲得可近性與即時性的居家安寧療護服務。

這幾年下來,現在雖然已經沒有衛生福利部計畫的支援,然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社區安寧居家網絡」依然持續運作來提供社區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再加上本院自有的居家安寧療護團隊,目前整個居家安寧療護服務的範圍不再僅限於車程30分鐘以內的距離,而是往北可擴及到路竹、阿蓮,往南亦可擴及到大寮與林園,讓整個高醫居家安寧緩和療護範圍更加完整。

另外本院安寧緩和療護團隊也藉由這幾年的服務經驗,整理相關資料並導入「醫病共享決策」模式,設計出末期病人醫病共享決策輔助評估表,協助末期病人及其家屬在「面對後續接受居家安寧緩和療護,我該選擇醫院團隊或社區團隊?」這議題時,提供相關資訊以讓民眾有進一步的了解,進而與安寧緩和療護團隊討論,來選擇出合適自己的居家安寧緩和療護團隊。

藉由富有經驗的醫院型態安寧緩和療護團隊照護模式,協助輔導並建立社區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網絡,能提供可近性的照護資源,進而發揮「母雞帶小鴨」的概念,協助末期病人及其家屬安心返家接受居家安寧緩和療護,提升家屬放心在家照顧末期病人的意願,也能完成更多末期病人落葉歸根的心願。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下午   高醫家醫科(1502)    
夜診     高醫家醫科(1502)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