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置換」專刊
2023.12 第43卷第7期 執行編輯:周伯禧/林松彥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接受關節置換後,我需要復健嗎?
【回本期目錄】
高醫復健部   李佳玲 助理教授 (112年12月)

隨著人口的高齡化,關節退化的盛行率愈來愈高,嚴重的關節退化,以手術進行關節置換常常是無法避免的。然而,雖然是換一個『新』的人工關節,即便現今的手術材料與技術愈來愈好,成功率愈來愈高,『人工』的還是不比『天然』的好,然而我們接受這個處置就是希望能夠改善疼痛及提升生活品質,後續的照護及復健是置換後是否可以達到我們的需求的很大關鍵。

出院後的長期復健有幾個重點。首先,要注意是否有發炎的情況。手術是一種介入性治療,難免會有發炎的情形,每個人恢復的情形不同,有些人一天後就沒有什麼症狀,有些人長達三個月甚至半年都還是為發炎所苦。若有紅腫熱痛的情況,則需要給予消炎的處置,簡單的例如冰敷,或者給予使用消炎藥物,較長期嚴重的發炎則需要排除是否有感染的情形,若醫師判斷僅為術後的發炎,或許可以到復健科使用各種儀器治療協助關節的消炎消腫,例如使用電療、雷射,視情況也可以使用紅外線、短波等熱療。

其次,接受關節置換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恢復功能。回歸日常生活的活動,例如上市場買菜、到公園運動、到各地旅遊,更高一點的目標則是可以回歸職場,期待在職場中可以長距離行走、爬樓梯、適當的負重工作,這些種種正是在承擔手術風險之下所想到達到的目的。要達到這些美好的夢想,並不是躺著休息就可以達到的,也不是光靠醫師的高超手術技術就足夠的,手術後的長期復健是更重要的。在疼痛可以忍受的範圍內,延續住院時期關節活動度及肌力訓練,在醫師的評估及指示下漸進式的增加適當的訓練項目,一般來說不增加膝關節負荷的訓練方式是較適當的,例如水中的運動,不但有浮力可以減輕關節負荷,在水中移動時水流也會提供阻力增加訓練的強度,若是不適合水中運動,利用沙包、彈力帶等等簡單的訓練設備也是可以達到不錯的肌力訓練的效果。隨著膝關節活動度、肌力、肌耐力的進步,可以慢慢回歸各種活動,然而會傷害膝關節的活動還是要避免,例如蹲、跪、爬等。

藉由適當的復健的介入,可以讓成功的手術更加成功。改善疼痛及發炎,增進行動功能,重拾彩色人生。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復健科(1801) 大同醫院      
下午   高醫復健科(1801)    
夜診 高醫復健科(1801)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