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在我們走路、跑步、彎曲膝蓋等活動時,扮演重要的角色。創傷或退化性關節炎等原因,膝關節可能會受損,而出現疼痛、無法久站久走、關節腫脹僵硬等症狀。當藥物和復健療法(如熱敷、電療)等方式無法緩解疼痛而影響正常活動時,醫師可能會建議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前後需要的照護有哪些,將一一介紹。
手術前的照護
1.飲食與營養:適量且足夠、富含維他命C(如芭樂、奇異果…)與蛋白質(如魚、肉、奶、蛋…)食物可促進術後傷口癒合;高纖食物(如綠色蔬菜)可預防便秘。
2.體重控制: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為體重(公斤) /身高2(公尺2),應維持18.5-24kg/m2,如果超過24kg/m2,每週應減少0.6公斤。
3.停止抽菸與喝酒:在手術前至少二週停止抽菸及喝酒。抽菸會增加肺炎、傷口感染及血栓發生的機會;飲酒可能會影響藥效,甚至發生不良反應。
4.藥物:如有持續服用的藥物,如抗凝血劑(通血路藥物)等,應與醫師討論使用的種類與停藥時機。
5.居家環境及設備:手術前先準備好,術後返家能有助於安全的日常起居活動,減少跌倒的發生,內容包含:
(1)活動空間:儘量將活動空間設置於同一層樓,或裝設樓梯升降椅,以減少上下樓梯的困難及跌倒風險。增加活動時動線的寬度,減少如門檻、有高低差的地面或厚地毯…等,方便持助行器時活動。
(2)浴廁:安裝高度比膝蓋高5-10公分、穩固的洗澡椅及馬桶增高座,旁邊加裝扶手,協助病人沐浴及如廁後站起。
(3)傢俱:椅面、床面的高度,比膝蓋高5-10公分。椅子最好有扶手及靠背,不宜坐太軟易下陷的坐墊或沙發。
(4)輔具準備:四腳助行器、防滑鞋。
手術後及居家的照護
1.疼痛處理:遵循醫師指示用藥,勿自行增加藥量或服用其他止痛藥。為預防下肢腫脹,平躺時可將患肢(接受手術的腳)以棉被或枕頭抬高(高於心臟);冰敷手術膝蓋的側邊可以降低疼痛感,須避免直接壓迫傷口,且每15-20分鐘要休息1-2小時;若使用止痛藥後傷口仍有不適,可告知醫護人員或回診進行處理。
2.傷口照護:術後傷口會以敷料覆蓋,應保持敷料清潔、乾燥、避免弄濕;術後第一次回診前身體清潔皆以擦澡代替淋浴;回診時醫師會評估傷口復原狀況後,再告知是否可以淋浴。
3.復健運動:復健運動除了能使步態平穩、預防跌倒,也能使膝關節活動更順暢。各項復健運動請依物理治療師、護理師教導之步驟執行,項目包含:足背運動、股四頭肌運動、直抬腿運動…等。
4.飲食:持續術前的均衡飲食,維持理想的BMI。禁菸、酒、咖啡、茶等食物,避免影響血液循環及傷口癒合。
病人及家屬能了解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日常照護注意事項,並配合執行復健運動,相信能讓術後恢復更佳且順利的進行,回復日常生活。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