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置換」專刊
2023.12 第43卷第7期 執行編輯:周伯禧/林松彥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的臨床適應症、結果、與未來趨勢
【回本期目錄】
高醫骨科部   陳建志 主任/助理教授 (112年12月)

人工肩關節的發展,主要源自1955年Neer的半人工肩關節(Shoulder Hemiarthroplasty),人工假體取代肱骨頭部。1970年又演變出全人工肩關節(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除了肱骨頭部外,肩胛盂也覆蓋人工假體。2003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反置式人工肩關節(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SA)使用,這是一種全新概念的人工關節。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它的組成有兩大部分,骨骼部分主要包括肱骨頭及肩胛盂,構成球窩形關節,讓關節有很大的活動度。軟組織部分,主要是圍繞在肱骨頭周圍的四條旋轉肌腱,將肱骨頭穩定於肩胛盂上,並得以完成多方向的運動。當旋轉肌腱因老年退化、外傷、或過度使用,造成磨損、斷裂,會造成肩膀疼痛、手臂上舉困難,嚴重時會造成肩關節失能。最外層的三角肌,圍繞肩膀並連接肩胛骨、鎖骨及肱骨,配合旋轉肌運動,使肩膀更堅固。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通常是切除關節表面損壞的軟骨,以人工假體取代,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亦是如此。但是半人工和全人工肩關節是模擬正常肩關節結構,需要良好的旋轉肌腱來維持穩定及調配運動。當旋轉肌腱破損太大時,就需要RSA了。顧名思義,RSA就是把人工假體,倒反裝置,變成球頭在上,凹窩在下,關節旋轉中心會往下及內側移動,三角肌會拉長、張力變大,用以穩定及活動關節。

RSA是很昂貴的醫療器材,所幸可以透過健保專案申請,事前審查,提供有需要的患者使用,其適應症為肩關節旋轉肌群大量缺損或肩盂骨性缺損,且合併下列適應症之一:重度關節病,無法修復且造成重大失能(達到顯著運動失能之殘障標準)且 65 歲(含)以上。若通過審核,病人可以得到健保給付,節省大筆費用。可惜的是近端肱骨粉碎性骨折,目前並未在給付的範圍內。

近年來,先進國家使用RSA的數量激增,台灣第一例在2012年開出後, 數量也是呈倍數增加。 根據文獻報告,RSA手術後六個月,會明顯疼痛減緩,功能會達到穩定,12個月後會達到最高點;活動角度前舉通常會大於90度;手術前疼痛越厲害,換完全人工肩關節,功能會較差,但換完RSA,功能和一般族群沒有差異;針對老人粉碎性近端肱骨骨折,RSA會比保守治療或半人工肩關節置換預後較佳;至於併發症發生率,RSA和其他關節比較,並沒有明顯差別。還有很多的報告顯示,RSA有潛在的優勢。

反置式人工肩關節(RSA),讓我們面對肩旋轉肌嚴重缺損,近端肱骨粉碎性骨折,創傷後遺症關節炎,肩關節骨折術後癒合不良,或曾經接受全肩或半肩關節置換,需要再翻修,有了新的治療選擇。高醫骨科引進RSA已有多年,我們的經驗和技術已相當成熟。通常患者術後3-5天就可出院,可大幅改善疼痛,恢復部分肩部活動角度,門診復健追蹤後,都得到相當滿意的結果。

左圖:正常左肩關節、中間:半肩式人工肩關節、右圖:反置式人工肩關節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骨科(0701)      高醫骨科(0705) 
下午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