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Vitiligo,俗稱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色素疾病,病人常會出現邊界明顯、形狀不規則的雪白斑塊。據估計,人口中約1至2%的人患有此病,其中約有半數病人會在20歲前發病,約1/5有家族史。白斑雖然相對不少見、不會致命、也無傳染風險,卻有可能蔓延擴散,有礙觀瞻,對於病人而言往往是很大的心理及社會負擔。儘管目前白斑的致病機轉尚未完全明瞭,但學界中盛行的理論有自體免疫失調、末梢神經異常、先天黑色素細胞缺陷、黑色素自我毀滅等假說。
白斑的治療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不少病人會因為外觀問題而求助於皮膚科。首先,白斑容易因皮膚受到傷害而產生新的病灶,因此須小心避免讓皮膚受到傷害或創傷。外出時也要盡量避免長期日照並注意防曬,以免曬傷或產生新的病灶。
依據白斑病灶型態,主要分為非分節型及分節型白班,其中以非分節型白斑最為常見,通常呈兩側對稱分佈,另外可再依侵犯範圍區分成局部型、廣泛型及全身型等三種類型,而分節型白斑則較為罕見。目前白斑的治療方式有許多種,可依照病況採取不同的方案,而這些治療可大致分為兩大方向:(1)白斑活動期時減少黑色素破壞及(2)白斑穩定期時刺激黑色素生成。
(1)白斑活動期減少黑色素破壞
白斑活動期時,皮膚容易受到傷害而引發新的白斑,因此需要讓攻擊黑色素細胞的免疫系統穩定下來,以達到減少黑色素破壞的效果。穩定免疫系統的方式有外用藥膏、口服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脈衝式類固醇治療(pulse
steroid therapy),以及最近陸續發展的新型口服小分子免疫標靶藥物(JAK
inhibitor),對於白斑的控制有不錯的效果。醫師會根據白斑病灶部位、範圍大小、及目前病情穩定與否來選擇合適的治療。當早期黑色素破壞沒有那麼嚴重時,可給予口服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並佐以照光治療去刺激黑色素的修復。若病灶不大,我們也可以先予以外用藥膏控制。但當這些治療效果有限時,目前最新標靶藥物(JAK
inhibitor)的問市受到很大的期待,有許多臨床研究證實JAK inhibitor對於穩定難治型白斑是有效的。而JAK
inhibitor之所以對於白斑控制有效是因為它直接打破惡性循環,透過阻斷JAK傳訊,抑制淋巴球攻擊黑色素細胞,並達到阻止新白斑生成的效果。
(2)白斑穩定期刺激黑色素生成
由於長期使用這些口服藥物副作用相對較多,所以一旦疾病進入穩定期,我們便會暫停口服藥物,並給予外用藥膏及照光治療來維持治療。在穩定期白斑的治療中,增加黑色素生成最廣泛運用的方式是照光及雷射。照光對於白斑的治療除了可降低促發炎性細胞因子外,同時也可誘導毛髮中黑色素母細胞的移動及增生,進而達到黑色素恢復的效果。最常採用的方法有窄波段紫外線B光(narrowband
ultraviolet B,波長 311nm)、低能量氦氖雷射(He-Ne laser)、準分子光(excimer laser,波長
308nm)及光化學療法(psoralen and ultraviolet A
,PUVA)。若病程已穩定,色素移植也是一項不錯的治療選擇。
白斑並非不治之症,但對於外觀的影響甚大,若發現自己身上有些雪白斑點或斑塊,可盡早至皮膚科門診就醫。而白斑的治療選擇非常多樣,從傳統的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至最新發展的小分子口服標靶藥物,再搭配上適當的照光治療,透過醫師評估後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並提供最佳的治療計畫。早期診斷並適時介入治療,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成果。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藍政哲 醫師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