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癌症」專刊
2024.02 第43卷第9期 執行編輯:王耀廣/吳宜珍/胡晃鳴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讓癌症治療更融入生活-攜帶式化療輸注幫浦
【回本期目錄】
高醫護理部   張芳綾 個案管理師 (113年2月)

「醫師!我可不可以不要用住院的方式打化療呢?」門診裡常遇到病患因工作或個人因素無法配合住院進行化學注射治療的療程時,攜帶式化療輸注幫浦,成了最能融入癌症病友生活的治療方式之一。

根據國民健康署所發布的台灣地區癌症登記年報,民國110年有2881人初次診斷為食道癌,並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男性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0歲,約有7成個案發生於50-70歲,為男性癌症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因病患大多為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因此於癌症治療的過程中仍有一定比例病患須維持工作能力,而隨著癌症治療的進步,「居家化療」的做法成了新選擇。

居家化療的概念是以一個攜帶式的幫浦,類似奶瓶的注射器(俗稱「化療奶瓶」),化療奶瓶是利用壓力原理,以每小時10毫升或5毫升的輸注速度給藥,不需做任何設定也沒有機械運轉聲音,睡眠時也可進行。住院化療有時會擔心沒辦法即時有病床,等待病床的時間又怕影響療程,加上院內感染風險也較高,如果癌症病患同住的病人有傳染性疾病時心理壓力更大,但最重要的還是病患能在自己家中進行療程不影響日常生活,生活品質可以更好。

一、攜帶式化療輸注幫浦的注意事項:

•裝上輸液器返家6~8小時後,請觀察輸液器中的水球有沒有縮小。

•藥物輸注的時間會因環境的溫度、人體的體溫高低、輸液器擺放位置的高度、人工血管是否通暢而有所差異。

•睡覺時可將輸液器放在枕頭旁邊。避免放在床頭櫃或床旁桌,以免翻身時輸液器管路拉扯掉落地面而破損。

•裝上輸液器請不要接近熱源,例如:靠近火爐、使用電暖器、泡溫泉、長時間在大太陽底下,以免影響滴注速度。

•避免激烈的運動或做大範圍的手臂旋轉活動,拉扯輸液器的管路,造成角針滑出,化療藥物外滲到皮下。例如:跑步、有氧舞蹈、游泳等。

二、返家時須注意的事項:

•輸液器藥物注射期間,輸液管路的管夾應隨時保持“打開”的狀態,並以固定夾將輸液管路固定,避免管路拉扯,針頭滑脫,發生藥物外滲。

•每日觀察傷口有無紅、腫、熱、痛、及膿樣分泌物。

•輸注藥物中,人工血管穿刺部位避免碰到水,不要淋浴洗澡,改用擦澡,避免敷料脫落造成感染。

三、下列情形發生時須立即返回醫院處理:

•攜帶式輸液器破損時:立即關閉人工血管上的管夾,並且用塑膠袋將攜帶式輸液器包起來,帶回醫院處理。

•藥物漏出時:立刻關閉人工血管上的管夾,以大量清水沖洗被藥物潑到的皮膚15分鐘,立即返院處理。

•若注射部位周圍皮膚發紅、腫脹或疼痛的感覺,請先關閉人工血管夾,立即返回醫院處理。

•如果發現敷料有脫落的情形,請先使用紙膠加強固定敷料周圍,並立即返院處理。

•人工血管角針滑脫時:立即關閉管路上的管夾,並將角針回抽聽到 ”喀“ 的聲音,避免針頭扎傷人,再用塑膠袋把人工血管角針及攜帶式輸液器包起來,返回醫院處理。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