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癌症」專刊
2024.02 第43卷第9期 執行編輯:王耀廣/吳宜珍/胡晃鳴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食道癌患者進食通道選擇之醫病共享決策
【回本期目錄】
高醫胃腸內科   黃敏勤 專科護理師 (113年2月)

食道癌因特殊生理構造影響,是一個不易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治療的癌症。食道癌患者深受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進食後咳嗽及嘔吐等食道阻塞生理症狀困擾,約8成病人在診斷時已經存在至少3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10%的惡病質,屬於營養不良風險最高的族群之一。因此維持足夠營養對其十分重要。食道癌併食管狹窄患者,及早建立進食通道並開始腸道營養及腸道免疫營養補充,可有效提升癌症治療成效與生活品質。進食通道的選擇包含鼻胃管、胃造口、空腸造口、食道支架等,這些進食通道各有適應症、禁忌症及優缺點,進食通道的種類也受疾病及治療因素而有所限制。

國健署與醫策會在2016年開始進行「以病人為中心」共享決策模式(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推廣。華人因儒家文化重視孝道,故決策上以患者及家族導向為主,與西方共享決策之個人自主原則其實是互相牴觸的,而臨床執行層面,患者在需下重大決策時,需要家人討論再決定也占多數。因此,食道癌併食道狹窄有建立進食通道需求之患者,需醫療端與病人/家屬端共同進行雙向溝通後做出選擇。

面臨疾病被診斷後所帶來的健康威脅,加上開始進入癌症密集治療,處在疾病心理衝擊期的食道癌病人,對疾病與治療許多的不確定感,需耐心、反覆提供疾病與照護資訊的相關說明及指導。因此,身為臨床專科護理師的我設計了四項進食通道比較表,並與團隊完成醫病共享決策輔助評估表,藉由圖文形式提供食道癌病家更了解執行過程、效益及後續照護。

食道癌患者的進食通道建立的擇定,應從個體化角度進行,討論並將意願其納入決策中,醫療決策引導著應向病家提供文獻依據以助決策,另外也需確認病家理解程度,有助於提升決策效率及自我照護效能。

SDM QR code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