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癌症」專刊
2024.02 第43卷第9期 執行編輯:王耀廣/吳宜珍/胡晃鳴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胰臟癌的診斷:揪出癌中之王
【回本期目錄】
大同醫院胃腸內科   施翔耀 主任 (113年2月)

今年公佈的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又繼續蟬聯第一位,其中胰臟癌是死亡率第七位,若以性別來看,胰臟癌佔男性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七位,而女性更上升至第五位;而發生率部分,排名於男性為第十一位、女性為第十三位,民國110年初次診斷為胰臟癌者共計3,190人。

胰臟癌最為人所熟知的即為「癌中之王」的稱號,因為許多患者被診斷時已是較中晚期,無法以手術治療方法直接處理,因此只能以化學治療等治療,預後自然比較不好; 研究統計資料顯示,胰臟癌被診斷時只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病患可以直接接受手術治療,所以確定診斷出胰臟癌,甚至在較早期時就將其診斷,事關重要。

常常病患會詢問「為什麼我會得到這個病呢?」,即我們所謂的危險因子(risk factor),那胰臟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呢?除了熟知的家族史、肥胖、抽菸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也是危險因子,因此如果有糖尿病,會建議積極配合醫師治療。通常病患都是因為有症狀就會就醫尋求診治,哪些是胰臟癌常見的症狀呢?最常被提及的是上腹痛(常是持續性的)、體重減輕和黃疸,近來被大家慢慢注意到的症狀是- 不如預期新發生的糖尿病,如果有上述症狀,建議和醫師討論並尋求診治;可是如同很多早期癌症沒有典型症狀(例如大腸直腸癌),較早期的胰臟癌並不會有明顯症狀,所以當您有胰臟癌家族史、懷疑的初期症狀或不如預期新發生的糖尿病,均建議可以與醫師討論。

除了症狀外,檢驗檢查也是診斷癌症必須的,針對胰臟癌的腫瘤指標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是醣類抗原19-9(CA19-9)和癌胚胎抗原(CEA),不過兩者都不是針對胰臟癌特異性的抽血檢驗。檢查可分為非侵入性及侵入性的方式,非侵入性方式有腹部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CT)、腹部磁振照影(MRI);而侵入性的方式有內視鏡- 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以下是檢查方式的比較

  優點 缺點 檢查科別醫師
腹部超音波 非侵入性 胰臟易受空氣影響影像品質  腹部超音波檢查醫師
腹部電腦斷層 1.較非侵入性
2.可以取得腫瘤組織
1.一些放射線暴露
2.較小病灶可能不易偵測
3.取得腫瘤組織可能不易有安全路徑
放線線科醫師
腹部磁振造影 非侵入性 1.檢查時間可能較長
2.較小病灶可能不易偵測
放射線科醫師
內視鏡超音波 1.較不易受空氣影響影像品質
2.可以取得腫瘤組織
3.較小病灶可能較易偵測
4.取得腫瘤組織較易有安全路徑
侵入性 消化內視鏡醫師

如上所示,除了以影像去偵測腫瘤外,我們需要檢查去取得腫瘤的組織才能獲得確定的診斷,藉由內視鏡超音波我們可執行內視鏡超音波導引細針切片術(EUS Fine Needle Biopsy),醫師是在胃腸道內藉由細針針對腫瘤做切片取樣,因此沒有體表的切片傷口,且因為是細針所以更加微創;更進而者可偵測較小的病灶完成後續的診斷。目前藉由這樣的方式,我們可幫助懷疑胰臟癌的病患得到確定診斷,可接受後續的治療,而且針對較高危險族群病患,我們可找出較小病灶予以取樣,達到診斷的目標。

如果有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出現了懷疑的初期症狀,請您儘速就醫,相信藉由適當的檢查,我們可以一起揪出讓人擔心的「癌中之王」。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胃腸內科3診        
下午   大同醫院    
夜診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