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如戰場」,急診室是醫院救命的第一線,急診醫師在面臨「與時間賽跑」的高壓下,必須在最短時間進行病人診斷,快速決策醫療處置,使病人可以獲得妥善之照護。但在緊急醫療資源不足之醫療機構,急診醫師在面臨急重症病人需要轉送至其他醫院,或是需要有專科醫師協助提供第二意見諮詢時,以往僅能透過電話或者通訊軟體,逐一詢問對方醫院是否可接收病人或提供協助。打電話雖然最直覺方便,也可將病人快速轉出,但也可能面臨病人在轉送後需要重新做檢查,若有需要進行手術,等檢查報告出爐後才可開始進行,就宛如是一場「與生命搶時間」的接力賽由選手1(A醫院急診醫師)接棒到選手2(B醫院急診醫師),最慌張無助的莫過於病人及家屬。
衛生福利部2018年5月11日發布「通訊診療治療辦法」,放寬遠距醫療之照護對象與模式,2021年中央健保署公告「全民健康保險遠距醫療給付計畫」,正式將急診遠距醫療會診納入健保給付元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本醫院)於2021年起與5家醫療機構合作,打破時間與地域之限制,透過遠距醫療提供在地民眾即時提供急診遠距醫療會診,期望可提升偏遠地區民眾緊急醫療之可近性,緩解偏遠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專科醫師人力不足的問題。
建立急診遠距會診雙向溝通機制
在急診時刻處於緊急搶救刻不容緩之狀況,在地與遠距端醫師較無法於固定時間進行雙邊或多邊視訊會診。為克服此困境,透過衛生福利部遠距醫療會診系統,採「漸進式會診」方式,分享檢驗報告、影像、影音檔等重要資訊,讓遠距醫師可於空檔進行資料的查詢及評估建議。
重要資訊傳遞之快車及慢車道
急診遠距醫療會診時常面臨在緊急狀況中,需要於最快時間內依據重要資訊,如檢驗報告、醫學影像等進行醫療評估與診斷。透過遠距會診系統在地端醫院可透過電腦或行動裝置,將病人之影像或照片進行即時分享,使在地及遠距端醫師打破時間及空間藩籬,透過視訊方式提供床邊重要資訊傳送,讓遠距端醫師可快速接收重要訊息進行遠距會診建議。
偏遠地區緊急醫療資源較為貧乏,許多緊急病況並非本地醫師能夠處理,透過遠距醫療會診,不僅可減少病人不必要之轉診機率,更能於第一時間提供診療與鑑別診斷,即時提供偏遠地區醫院急診病人第二意見諮詢及轉診評估,降低病人不必要之轉診,提升病人醫療品質。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