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刊
2024.05 第43卷第12期 執行編輯:楊佩瑄/廖玉美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腳麻是怎麼了?!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您不可不知
【回本期目錄】
高醫護理部/心臟內科加護病房   胡嘉桂 護理長 (113年5月)

剛剛進到病室,看到阿嬤側躺著望著窗外,背影有一點落寞,轉頭問我說:「腳的傷口有比較好嗎?需要開刀嗎?都不能下床?唉~還要在這裡住多久?我好想回家…」,擔心的一直不停詢問,我隱約地感受到阿嬤的無助與無奈。

這位阿嬤本身有糖尿病,此次因左腳麻、痛來急診求治,被診斷周邊動脈阻塞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簡稱PAOD)入住加護病房治療。PAOD簡單說就是周邊動脈血管有血栓形成或血管硬化造成狹窄、阻塞,導致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及養分,常見引起下肢組織缺血及壞死,在台灣盛行率高達15.6~32%。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會得到這個疾病,生活中其實藏著很多危險因子,常見的原因有:年紀大(50歲以上)、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尤其是糖尿病病人,當血糖控制不好,容易會發生血管和神經病變,嚴重會進展為足部傷口,甚至截肢。

平常要怎麼注意才知道自己的腳有阻塞問題了呢? 我們可以從「看一看」、「摸一摸」、「去檢查」三方面來評估。

「看一看」:可以先觀察腳的顏色(紅潤、蒼白或黑紫)。

「摸一摸」:感受腳的溫度(溫暖或冰冷),可以摸摸看腳的足背動脈,感受是否有強烈的搏動。

「去檢查」:可透過杜普勒血流測試、周邊血管超音波、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核磁共振血管攝影等方式檢查。

發生周邊動脈阻塞會有那些症狀呢?有6個症狀可以代表:

1.疼痛、2.麻木、3.感覺異常、4.脈搏消失、5.皮膚蒼白、6.肢體冰冷。

通常有問題的腳一開始會冰冷、麻、痛、跛腳,休息一下循環好了繼續走又開始痛,當阻塞嚴重時就是變成黑紫色,代表組織壞死。要怎麼知道自己腳的動脈阻塞有多嚴重呢?

一般將阻塞嚴重程度分成四個等級:

第一級:無症狀;

第二級:間歇性跛行(走路一跛一跛);

第三級:持續疼痛(休息痛);

第四級:皮膚潰瘍或壞死。

發現自己可能有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時,該如何治療呢?當症狀輕微時(第一級和第二級),可以採保守療法,以藥物控制為主,同時也要注意做到以下原則:減肥、戒菸、適度運動;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藥物治療:抗血小板、抗凝血等藥物,可以改善臨床症狀。當症狀嚴重時(第三級和第四級),則需要積極處理,醫師會跟你討論手術治療選擇:經皮穿刺動脈血管內整形術、導管溶栓治療、超音波輔助導管溶栓治療及血管繞道手術等。

平常要如何保健避免發生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呢?

1.保持規律的生活。

2.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規則服藥。

3.戒菸、避免吸二手菸。

4.採低油、低鹽、低膽固醇飲食,減少喝酒、咖啡因的攝取。

5.適當運動:挑選合適的運動鞋,主要以非負重運動為主,例如:爬山、騎腳踏車等,視個人情況而定。

6.足部保健:不赤腳、穿棉襪保暖(不建議電熱毯、熱水袋避免燙傷)、擦乳液避免腳乾裂產生傷口。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是另一個無形殺手,有高危險因子的人,都必須學會自我足部評估,一旦發現腳的顏色蒼白、觸摸冰冷、脈動弱、腳麻,就建議早點到醫院做詳細檢查,不要輕忽!有嚴重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需要由專科醫師(心臟內科或心臟外科醫師)做進一步處置,醫師會根據每個人的狀況,擬定治療計劃及藥物建議。畢竟腳要勇健,才能趴趴走行萬里路阿!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