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護理」專刊
2024.06 第44卷第1期 執行編輯:侯宥如/黃志仁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緩和醫療之面面觀
【回本期目錄】
高醫護理部/家庭醫學科   黃裕雯 安寧共照護理師 (113年6月)

國內癌症死亡率已經蟬聯全國死因第一名數十年,人人聞癌色變。但現今醫療科技進步,讓癌症被認為是絕症到變成慢性病般,有很多的治療方式可以延長病友存活期及改善生活品質,讓五年存活率提升到50%左右,所以怎樣讓生活品質更好及學習跟癌症和平共存,是所有癌症病友及治癌醫療團隊共同的課題。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針對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做以下解釋:緩和醫療照顧對象為罹患威脅生命之疾病的病友和他的家屬,透過多科整合團隊之合作,對病友因疾病產生的身、心、靈問題進行早期偵測、詳細的評估和適當的處置,以達到預防和減緩痛苦,改善病友生活品質的目標;支持、陪伴家屬在至親生病過程中和往生後的調適。

國民健康署近年大力推廣緩和醫療就是希望藉由多專科整合團隊合作,讓癌症病友在初診斷時就能得到身心靈各個層面的照顧。從確診開始就有癌症專科醫師舉行病情溝通家庭會議,讓病友及家屬了解疾病種類及治療方向、預後等相關知識。再由癌症個案管理師提供癌症治療的相關專業知識,協助病友及家屬了解即將要面對的癌症治療方式及自我照顧,並了解病友身、心、靈層面問題,提供其他專科團隊轉介。當病友有營養食物準備上的問題,就可以照會營養師,提供專業且平易近人的飲食處理方式,讓病友可以在治療過程中維持足夠營養及體重。當病友有家庭關係衝突或經濟相關問題,可以轉介社工師來提供心理情緒支持及經濟相關的補助資訊,讓病友在治療過程可以無後顧之憂。病友在治療過程如果有肢體虛弱或生理功能受影響,此時可以轉介復健科協助減少因治療而造成的生理功能下降。

病友如果希望能中西醫合併,癌症個案管理師也會協助轉介中醫師門診,協助處理因癌症治療引發的虛弱疲憊或便秘等症狀處理。有些病友在治療過程也會有相當程度疼痛問題,或是希望開始了解安寧照顧或病友自主權利法等相關知識時,也會轉介病友至家醫科門診,由家醫科醫師提供疼痛控制及安寧相關資訊。

至於病友如果在住院期間想要接受緩和照顧,會透過醫療團隊評估相關需求而轉介。護理師會以心情溫度計評估病友的心理需求,視需要轉介腫瘤心理師來陪伴、傾聽病友心靈層面議題,協助病友釐清問題進而提升病友內在力量。若病友和家屬期待以順其自然的方式完成人生,也可轉介安寧共照團隊,由共照護理師及家醫科醫師提供更專業的安寧共同照顧服務,舉辦家庭會議建立共識,視病友需求轉至安寧病房或接受安寧居家照護,提供五全照顧及讓生死兩相安。

台灣從民國79年由馬偕醫院開始安寧照護,期望藉由團隊讓癌症末期病友可以減輕身心靈的痛苦,而達到善終。然而有鑑於癌症病友在治療前期也會承受相當程度的身心靈痛苦及困擾,為了讓病友從確診癌症開始,就病情告知、治療選項、症狀處理、心理照顧、靈性陪伴等面向都能有專業人員協助。緩和醫療就是提供這樣的照顧理念,讓照顧病友不再是單一團隊的事,也讓醫療團隊藉由照顧病友過程彼此互相學習溝通,以病友生活品質為最大利益導向,也符合醫學倫理中病友自主、行善、不傷害、公平正義原則。罹癌常常是讓整個人生大改變的一件重要事件,治療過程長期而痛苦,病友及家人常常身心疲憊,緩和醫療的介入,可讓病友在抗癌過程更有信心及力量,家人能一同陪伴從幽谷中再見陽光。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