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幾乎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疼痛的原因可能是不良生活習慣及工作筋骨勞損,或由於意外傷害、感染、神經受損、動過手術、情緒壓力引起,如肩頸酸痛、背部腰部疼痛、肌腱炎(如肩膀旋轉肌受傷、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媽媽手、板機指)、關節扭傷、韌帶損傷、腕、肘隧道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足底筋膜炎等等。這些疼痛可能是持續的或間歇的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如果持續存在,不僅生理受到折磨,心理也會受到影響。
治療疼痛,最重要的就是尋找病因對症治療以促進受損組織再生自癒,並適度增強肌肉、訓練好姿勢及協調性以減少疼痛的再發生。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復健的疼痛再生治療除了促進循環、放鬆組織以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的熱電光療法,還有利用機械波引導新生血管增生、生長激素增生、軟骨增生的體外震波,以及,藉由注射修復物質(高濃度葡萄糖、肌腱韌帶玻尿酸、PRP自體濃縮血小板、人類脫水絨毛膜)啟動組織修補反應、強化微血管循環與肌腱肌肉軟骨再生的增生療法。另外,藉由雷射穿透和吸收特性,有效消除自由基、促進血液循環、降低筋膜疼痛的靜脈雷射療法。尤其針對因肌腱、韌帶受傷造成的關節不穩定,上述疼痛的復健再生治療除了能促進身體組織能自行修復,還能使受傷軟組織能長得更健康,增加肌腱韌帶的強度,進而能強化關節穩定性,更加有效消除疼痛。

為了尋找病因對症治療,除了靠詳細的問診、精確的理學檢查及相關的檢驗檢查外,復健科醫師更會使用具即時性的肌肉神經骨骼超音波掃描,以對局部病灶的確切部位和病變的性質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病變確切的部位處方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並且可以監控療程,藉此適當地調整治療項目,以達最佳的治療效果。例如,精確診斷評估受傷部份軟組織之變化,如果有出現纖維化或鈣化組織,結合體外震波療法,將局部已沾黏鈣化組織施以高能量衝擊波,粉碎鈣化促進血管新生,再結合增生療法決定注射施打部位及修復物質種類、劑量,治療次數依不同疾病及嚴重程度而決定。並配合循序漸進的復健體適能療法,增強肌肉、訓練好姿勢及協調性,方能達到最佳的疼痛復健再生治療。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