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及神經痛」專刊
2024.08 第44卷第3期 執行編輯:鄺怡安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下背痛,別怕也別輕忽,帶您一一了解
【回本期目錄】
高醫神經外科   張詠斌 主治醫師 (113年8月)

下背痛疼

引起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椎間盤源性疼痛是一種常見的下背痛原因,通常由椎間盤退化或損傷引起。這種疼痛可能會傳到腿部,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椎間盤源性疼痛的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並說明椎間盤照影術這個有效的診斷工具。

症狀

•下背痛:持續或間歇性的疼痛,通常在坐立、彎腰或搬重物時更明顯。

•放射性疼痛:疼痛可能從下背部延伸到腿部,讓人覺得腿麻、刺痛或無力。

•活動受限:疼痛可能讓人避免某些動作或活動。

•感覺異常:可能會覺得腿部無力、麻木或刺痛,通常是椎間盤壓迫到神經所致。

診斷

要診斷椎間盤源性疼痛,首先需要詳細詢問病史和做身體檢查。患者通常會描述持續性的下背痛,有時伴隨腿部的放射性疼痛。核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可以幫助識別椎間盤的退化或突出,但光靠核磁共振影像檢查還不足以確定疼痛來源需加做椎間盤照影術。

椎間盤照影術(Discography)

椎間盤照影術是一種診斷技術,可以幫助確定疼痛來源。醫師會在椎間盤內注射顯影劑,然後用X光觀察顯影劑的擴散情況。如果患者在注射過程中感到熟悉的疼痛,就能確認這個椎間盤是疼痛來源。

椎間盤源性疼痛的治療

治療方法取決於疼痛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物理治療:增強核心肌群,改善姿勢,減輕椎間盤壓力。可利用熱敷、冰敷、按摩、電刺激等治療,來減輕疼痛;改善背肌及腹肌的力量,強化脊椎的穩定;合適的運動,增加脊椎的柔軟度。日常生活評估,正確姿勢的指導與訓練。

(1)急性背痛

*前兩天局部冰敷,每次10-15分鐘,次數不限;第三天後才改成熱敷。

*超音波、短波等熱療,減少肌肉痙攣、疼痛。

*腰部牽引以拉長椎骨間距離,避免壓迫神經。

*必要時可穿背架以提供腰部之支撐。

(2)慢性背痛

*局部熱敷、每次20-30分鐘,然後依據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指示運動,以加強腹背部肌力。

*正確坐姿、站姿及活動姿勢,往往都是預防急性背痛的最佳方式。

•藥物治療: 包括非類固醇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肌肉鬆弛藥。

•介入性疼痛治療:對於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患者,其中椎間盤內注射療法是一種較有效的介入性疼痛治療方法。

案例分享

一位50歲的男性患者,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近一年來持續下背痛,並伴有右腿放射性疼痛。經過詳細詢問和MRI檢查後,發現L4-L5椎間盤退化。進行椎間盤照影術後確認疼痛來源。患者接受了介入性疼痛治療,症狀顯著改善,活動範圍增加。

圖:為手術中椎間盤照影術的X光造影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神經外科1診          
下午     高醫神經外科2診  
夜診         高醫神經外科1診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