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是一名53歲的辦公室職員,因為過去曾經摔傷且長期坐姿不良,下背部時常隱隱作痛。起初,只是偶爾感到不適,但後來疼痛愈發劇烈、頻繁,甚至影響到睡眠。張女士夜裡常因疼痛而難以入眠,即使勉強入睡,也會在夜間多次醒來,導致白天精神萎靡、工作效率大幅下降,甚至情緒變得焦躁不安,因而疼痛感更加難耐。
疼痛與睡眠障礙的雙向關聯性
張女士的狀況反應出許多受疼痛與失眠之苦人士的共同心聲。過去的研究發現疼痛與睡眠障礙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雙向關聯性,超過一半的慢性疼痛患者可能出現睡眠障礙,如失眠、不寧腿、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疼痛還會干擾深度睡眠,使睡眠片段化,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和健康。另一方面,睡眠障礙則會增強我們對疼痛感受,也是慢性疼痛發作的危險因子。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同時惡化疼痛和睡眠問題,更容易誘發焦慮、憂鬱等情緒障礙。
疼痛控制以改善睡眠的方法:
要打破疼痛和睡眠障礙的惡性循環,可以由將緩解疼痛著手,簡單區分為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兩個面向。
1.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如復健治療和運動,研究顯示水中運動訓練能顯著減少患者疼痛,並進一步改善睡眠。此外,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也被證實對於處理慢性疼痛和睡眠障礙具有良好的效果。透過改變對疼痛和睡眠的負面認知、行為,進而減輕疼痛感並改善睡眠品質。其他改善疼痛與睡眠的非藥物介入,包含放鬆技巧和正念冥想的訓練等。
2.藥物治療是控制疼痛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見的口服止痛藥包含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乙醯氨酚、鴉片類藥物、皮質類固醇為等,對急性和慢性疼痛有顯著的緩解效果。而針對神經性疼痛,抗憂鬱藥物如三環類抗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s)也在疼痛和睡眠障礙的治療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這些藥物不僅能改善情緒,還能調控疼痛感受並提高睡眠品質。上述這些藥物的使用需在醫師處方或建議下進行,以期能達到最佳的療效,且避免產生可能的副作用和依賴性。若能視狀況進行藥物與非藥物的合併治療,將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提高睡眠品質以緩解疼痛的策略:
Irwin等學者曾指出,改善睡眠品質可以有效減輕慢性疼痛,提高生活品質。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規律運動、與作息及控制光線的照射,協助生理時鐘調節來改善睡眠品質;也可以藉由學習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法與冥想來幫助入睡。針對失眠困擾,睡眠認知行為療法是目前非藥物治療的首選,其中包括限制臥床時間、控制刺激、改善睡眠衛生以及調整對於睡眠扭曲的認知以降低預期性焦慮。適當的藥物治療也是目前快速改善睡眠困擾常見的方式,如褪黑激素、食慾激素受體拮抗劑(dual
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抗憂鬱劑、苯二氮平類及非苯二氮平類等藥物,皆具有改善睡眠的療效。經由醫師專業的診療與醫病共享決策,可以讓每個人都能擁有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疼痛與睡眠障礙雖是許多患者面臨的挑戰,但這些問題皆有機會透過治療改善。藉由醫師的專業建議、積極接受治療、相信自己的自癒能力,就有機會擺脫隱隱作痛、輾轉難眠的苦楚,迎向神清氣爽的美好人生。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