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及神經痛」專刊
2024.08 第44卷第3期 執行編輯:鄺怡安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偏頭痛之治療
【回本期目錄】
神經部   盧相如 主治醫師 (113年8月)

偏頭痛常帶給患者身體與心理上巨大不適。幸好有多種治療方法可以幫助緩解症狀。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偏頭痛的急性治療和預防性治療方法。

急性治療的目標是降低偏頭痛帶來的疼痛與不適感。臨床可使用的藥物有(1)乙醯胺酚 (如:普拿疼),(2)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如阿斯匹靈、布洛芬),(3)麥角鹼類藥物 (ergots),(4)止吐藥 (除了止吐亦有止痛效果),(5)複方止痛藥物 (如EVE)、(6)翠普登 (triiptan) 類藥物,(7)類鴉片(opioid)止痛藥。會在門診處方或藥局可購買的藥物,以前五種為主。對於療效不佳的患者,可處方翠普登;類鴉片藥物,則需謹慎使用,因為可能產生依賴性,有成癮風險。上述各種止痛藥,都可能因過度使用,而導致停藥後頭痛反彈,或出現療效降低之情形,稱為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因此臨床醫師會儘可能限制止痛藥物的使用,至每週兩日以下。

除了上述的藥物之外,目前即將引進台灣的急性用藥,還有抑鈣基因相關胜肽(CGRP)接受器的拮抗劑,簡稱為gepants。偏頭痛的產生,係因三叉神經末稍釋放出引起血管擴張與疼痛的胜肽 (主要是CGRP);gepants因能阻斷CGRP與其接受器的作用,故能抑制偏頭痛發作。此種藥物較昂貴,但安全性良好,較無心血管的副作用,似乎也不會造成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若偏頭痛十分頻繁與嚴重,光靠止痛藥無法有效治療,預防性治療就派上用場了。台灣頭痛學會建議,若每月偏頭痛超過四天,就應考慮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預防用藥的選擇有很多,如抗憂鬱劑、抗癲癇藥物、降血壓用藥等。這些藥物除了原本的適應症,亦能減少偏頭痛發作,因此經臨床試驗後,某些用藥被篩選出來作為偏頭痛預防使用。預防性用藥需天天服用,以抑制大腦疼痛區域,降低頭痛發作可能;若頭痛天數可減少一半以上,就算是達成治療目標,一般需3-6個月的治療時間。

對於偏頭痛發作非常頻繁且嚴重的患者,我們稱之為慢性偏頭痛。此類病患使用預防性藥物的療效較差。目前健保可使用的藥物有肉毒桿菌素與CGRP 單株抗體注射。肉毒桿菌素原本是用於醫美除皺用,但意外發現施打在臉部、頭皮與頸部,有治療偏頭痛效果,因為它可以抑制神經末稍釋放疼痛胜肽,減少疼痛感。肉毒桿菌素需每三個月施打一次,每次需施打31點。CGRP 單株抗體,則可阻斷CGRP與其接受器之結合,效果比gepants更持久,僅需一個月施打一次。以上兩種藥物均非常昂貴,因此健保僅限慢性偏頭痛的病患可使用,且病患需已經使用三種不同之頭痛防用藥,但頭痛仍未改善。這兩種藥物需在門診有就診記錄,且病患需提供三個月以上的頭痛日記,經健保審查通過後方能使用。

病患還可以選擇神經調節 (neuromodulation) 方式,通過電流與磁場,以非侵入性方式來改善頭痛,如經皮眶上神經刺激療法 (transcutaneous supraorbital neurostimulation)、顱磁刺激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非侵入性迷走神經刺激術 (noninvasive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nVNS])等。此類治療多半安全,療效性未必優於藥物,但可做為藥物療效不佳時之輔助或替代治療。此外,有氧運動、太極與瑜珈亦有助於偏頭痛的預防。如果您或您認識的人患有偏頭痛,建議尋求醫療專業的幫助,以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神經科3診          
下午   高醫神經醫學特別門診     高醫神經科3診
夜診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