痠痛是日常生活和體力勞動後常見的生理現象,雖然會造成些許不適,但通常時間短暫,對生活不太會造成嚴重的影響。令人意外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痠痛都和運動相關;如果痠痛的部位為全身廣泛性分佈,且時間長達數月甚至數年,這樣的症狀就很可能不是生理現象,而是一種疾病「纖維肌痛症」的表徵了。
60多歲的前會計員陳女士因長時間痠痛及睡眠不好至神經科門診就醫。細問其病史,陳女士發生這種長期筋肉痠痛己有10餘年的時間了。他的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劇烈運動的習慣。之前的工作也多以辦公室文書活動為主。平時雖需久坐,但不太會需要搬重物等高強度勞力活動。多年以來,他一直以為這些痠痛和工作活動有關,且這些勞動為工作和生活所需,並無法避免,所以只好默默忍受慢性的筋骨痠痛。過去也曾經使用市售的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症狀,但效果不彰。自從前年退休後,這些症狀並沒有因為工作的減少而消失,而這樣的痠痛也讓他漸漸不能自在的運動,如登山或慢跑,也無法加強體力訓練。這些困擾嚴重影響他的生活品質,睡眠和心情,甚至是維持家務的能力。經過門診醫師一系列問診及檢查後,醫師認為陳女士應該是罹患纖維肌痛症。
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
是一種很常見卻又神秘的疼痛病。在成年人中,約有2~6%的人罹患此病,並以女性為主,是神經科及疼痛科門診常見的疼痛疾患之一。其特徵是長達3個月以上的慢性廣泛性肌肉疼痛,並伴隨疲勞、失眠和情緒低落。這些情形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導致失能。除了疼痛外,高達九成的病患也會以肌肉筋骨痠痛來表現。由於痠痛的關係,病患的運動耐受性明顯變差,甚至是一般的工作的勞力活動都受到影響。因此,就會出現這種「明明沒有在運動,但長時間全身肌肉筋骨都很痠痛」的困擾現象。
纖維肌痛症的病理機轉目前仍然不清楚。由於該病和一般的肌肉發炎性疼痛不同,抽血和神經學檢查通常呈現正常的結果,故病人常常於各科門診詳細檢查後而沒有發現明確病因。更糟糕的是,和個案陳女士相同,病人通常飽受困擾卻不容易意識到這是個疾病,甚至就診時也不知如何描述自己的症狀。再者,病人可能將全身痠痛歸因於日常勞動所造成而沒有積極就醫,甚至因為其它病況於診間意外診斷。纖維肌痛症的痠痛和運動所造成痠痛很不一樣:運動後的痠痛頂多持續出現數天,但纖維肌痛症的痠痛會持續3個月以上,甚至長達數年。此外,市售的消炎藥雖然能緩解運動後的痠痛,但對纖維肌痛症這種病態性的痠痛卻沒有顯著效果。
目前,對於纖維肌痛症的處理雖無法根治,但可藉由特定的藥物作有效的控制和明顯改善生活品質。在病史詢問及排除其它可能的相關疾病後,對於纖維肌痛症的病人可考慮給予(1)鈣離子通道α2δ單元抑制劑,或是(2)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予以治療。這些藥物可藉由抑制不正常的中樞疼痛訊號,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此外,輔以放鬆訓練,復健活動及適量的體能活動,以期能降低疼痛的影響並改善生活品質。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