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生中骨盆器官脫垂的盛行率在30到50%,最初的主訴通常為感覺到陰道內好像坐到一顆像雞蛋或水球的東西,在80歲前約十分之一的婦女因此而接受手術。造成骨盆器官脫垂及應力性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先天異常、年齡、生產、長時間用力、咳嗽、子宮切除後和神經受傷等等,這些都會造成骨盆器官脫垂和應力性尿失禁。近年來由於材料科學的不斷進步,大部分婦女子宮膀胱脫垂和應力性尿失禁手術多以骨盆重建手術(視情況才置放人工網膜),或吊帶手術來完成,而脫垂的修補手術不外乎是經由陰道或腹腔鏡來固定。
婦女骨盆脫垂重建手術
這幾年來婦女骨盆重建手術蓬勃發展,如果只是單純子宮或陰道頂端脫垂,行薦骨棘韌帶(sacrospinous
ligament)固定術即可有不錯的效果。若合併膀胱脫垂,可以微創的手術方式經由陰道或腹腔鏡置放人工網膜施行懸吊手術。經陰道脫垂手術是使用套針直接穿過薦骨棘韌帶(sacrospinous
ligament),將一片人工網膜置於前側陰道壁內,將膀胱及子宮一併向上懸吊於陰道內的正常位置,手術時間僅需30分鐘。若是經由腹部的骨盆重建手術,多採微創腹腔鏡手術進行,甚至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手術(Robotic
surgery),也是使用一片人工網膜固定在子宮頸或陰道壁來做懸吊,一般在術後約2天可出院。目前高醫及小港醫院已執行經陰道人工網膜懸吊手術逾2,000例,腹腔鏡人工網膜懸吊手術超過百例,中長期成功率可達90%以上,病患相當滿意。
要特別注意的情形是骨盆腔脫垂合併隱藏性應力性尿失禁(occult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的情形,這是因為術前因脫垂阻塞導致尿失禁不明顯,在手術矯正脫垂後卻發生尿失禁情形,在術前應先以紗布將脫垂器官塞回陰道,重複一次尿路動力學的檢查,以預測術後是否會有發生應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如果有漏尿的情形,脫垂手術需合併中段尿道的尿失禁吊帶手術。手術後另一須注意的是人工網膜陰道外露的情形,幸好第三代人工網膜較小片,材質也較輕薄細緻,很少有網膜外露(<2%)甚至出血或性交疼痛的問題。
婦女尿失禁手術
輕微或中等程度的尿失禁可以透過凱格爾運動或物理治療,包括生理回饋、電刺激、磁波椅或G動椅來改善骨盆底肌肉功能,近年來風行的陰道雷射亦不失為一治療選擇,高醫已有10年之經驗,有超過1,500例以上的經驗顯示,短期成功率近80%,性功能也有相當程度的改善,效果可維持一年左右。可每年回診再安排治療,比較嚴重的或已影響生活品質患者,可考慮開刀治療。
尿失禁手術的里程碑可從1996年瑞典的Ulmsten教授提出TVT (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手術開始,將一條人工網膜吊帶置放在尿道中段,當患者用力時,尿道下方會受到壓迫而防止漏尿,手術後近20年的成功率仍可達85%左右。此種尿道中段懸吊術(
mid-urethral
sling)目前已成尿失禁的主流手術方法,經過多次的改良,已發展到最新無皮膚傷口的迷你吊帶手術,時間僅需10分鐘,患者幾乎無疼痛感,恢復更快。
結語
婦產科醫師應充分考量病人的症狀、嚴重度、年齡、經濟狀況、解尿、排便及性生活的需求,無論是使用最新醫材如G動椅、陰道雷射、震波或人工網膜來做尿失禁或子宮膀胱脫垂手術,均應與病人在治療前詳細溝通與諮詢,為每個病人量身訂做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