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婦女癌症主要有三大類別:
卵巢輸卵管癌症及腹膜癌、子宮內膜及子宮體癌症、子宮頸癌。在傳統的常規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抗癌藥物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近年來隨著科技及藥物的進步與研發,先有標靶治療的出現,接著有基因檢測和免疫治療的發展,讓癌症治療走向個人化精準治療的新方向。
卵巢輸卵管癌症及腹膜癌,在傳統治療上以手術治療和化學治療為主,待治療達到效果、病情穩定則進入追蹤,監測病況有無復發。在此類癌症治療上的最大挑戰為疾病的復發,不僅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也會造成較差的預後。在新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二,皆是為了延長無疾病存活期,延後疾病復發的時間。
注射型血管新生抑制劑(Bevacizumab)
主要作用為抑制腫瘤新生血管,造成腫瘤死亡。使用上必須先與化學治療合併使用,完成化學治療療程後再單獨注射使用。此治療於新發及復發的卵巢輸卵管癌症及腹膜癌,在符合條件下得申請健保給付。
口服標靶藥物 (PARP酵素抑制劑,如Olaparib, Niraparib)
主要功效為抑制腫瘤細胞修復受損基因,造成腫瘤細胞凋亡。此類藥物對於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有較佳的效果,主要為乳癌基因突變(BRCA)及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缺失(HRD)。目前健保給付在三四期,針對化學治療有反應且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患者得申請使用。也因此在卵巢癌的傳統治療達到穩定後,患者可考慮進行基因檢測,若有檢測到相關的基因突變則能考慮此類型藥物的使用。
前述基因檢測在今(113)年5月起納入了健保給付,針對實體癌症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以幫助癌症患者找尋合適的標靶藥物使用,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於卵巢輸卵管癌症及腹膜癌患者之給付條件為三四期且對化學治療有反應。此類基因檢測採取健保定額給付、民眾負擔價差方式。健保3種定額給付分別為BRCA基因檢測支付1萬點、小套組(≦100個基因)支付2萬點及大套組(>100個基因)支付3萬點。
免疫治療在婦科癌症的使用,主要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藥物,如PD-1
抑制劑(Pembrolizumab),利用自身免疫系統就有的防禦力來對抗癌細胞,副作用較化學治療來得小。相關基因檢測為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dMMR)能有較長的無疾病存活期。目前免疫治療被證實對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有療效。免疫治療目前尚未有健保給付,但患者可視情況與醫師討論治療策略。
個人化精準治療的發展與進步逐漸成為了治療的趨勢,健保也逐步納入相關的檢測及藥品的給付,幫助癌症患者能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健保給付的項目以外,醫師與患者依照個人的病況、經濟能力以及對治療的期望來做綜合的評估。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許証揚 醫師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 吳鏡瑚 主治醫師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