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照顧常見問題」專刊
2024.10 第44卷第5期 執行編輯:王碩郁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寶貝早晚「咳不停」家長好擔心 過敏三級預防 Q&A
【回本期目錄】
高醫岡山醫院小兒科   李仲翔 主治醫師 (113年10月)

三歲的愷愷每天早上一起床,就不停打噴嚏、流鼻水,晚上睡覺前,則頻喊鼻塞不舒服,不僅睡不好,睡著後還會打呼,就醫服用緩解過敏藥物後,症狀改善,但只要一停藥,又會反覆發作。六歲的小雅半夜嚴重咳嗽已好幾個月,一跑步或大笑,就會劇烈咳嗽、呼吸喘,爸媽以為是被同學傳染感冒帶去看醫師,不過感冒藥已經吃了好幾輪,症狀還是沒有明顯好轉。

以上小朋友的症狀,都是小兒常態性過敏的表現;常態性過敏常因季節變化而誘發,最近因氣候早晚溫差大加上下雨,門診中氣喘及過敏發作的病童有增加二到三成。

Q1:台灣兒童常見的過敏原有哪些?

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引發12歲以下兒童氣喘的原因前五名為塵蟎(46.3%)、氣溫急遽變化(37.7%)、病毒感染(36.8%)、冰冷食物(28.8%)與空氣汙染(24.2%)。

Q2:家長要如何做才能預防兒童產生過敏症狀?

臨床上要減少兒童產生過敏症狀會採取「三級預防」策略,「過敏的第一級預防,應該從媽媽懷孕就開始!」。如果爸爸媽媽本身有過敏症狀,寶寶會有3分之2的機率遺傳到過敏體質,因此當媽媽懷孕時,就須盡量避開食用已知會造成過敏的食物,並減少接觸家中常見過敏原,像是塵螨、黴菌、蟑螂、二手菸、空氣汙染等,若孕期時過敏原從母體進入胎兒體內,產生過敏性抗體,寶寶還沒出生就會處於易過敏狀態。

第二級預防策略,在嬰兒時期盡量哺餵母奶提供免疫力的保護;出生後已確定會過敏的兒童,則是找出致敏的過敏原,並降低環境過敏原的接觸,避免誘發過敏反應。第三級預防為預防惡化,則是當兒童產生過敏反應時,使用藥物緩解症狀並控制過敏反應,減少過敏反覆發作及惡化的可能性。

Q3:那要如何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暴露呢?

要預防寶寶或兒童換季過敏,日常居家除使用除濕機降低環境濕度到60%以下,並減少可能引發過敏的因子,例如塵蟎是最常見的過敏原,應定期用高溫水洗床單、被套,或到太陽下曝曬至少兩個小時,房內盡量不堆放絨毛玩具或地毯。此外,早晚溫差大、離開溫暖被窩或從室內到室外時,建議讓孩子配戴口罩,避免大量乾冷空氣引發氣喘;空氣品質不佳時也應配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的粒狀汙染物質。如果過敏症狀仍反覆發生,可進一步諮詢醫師是否接觸過敏原檢測,找出致敏因子或考慮進行減敏治療。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岡山
下午   高醫岡山      
夜診       高醫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