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位剛滿月的寶寶,由爸媽帶來門診接種常規疫苗。看診前,門診護理師提醒家長:「記得先測量體重、身高和頭圍喔!」
攻略一:如何判讀生長曲線?
兒童健康手冊上有體重、身高和頭圍的生長曲線百分位圖,醫師會依據上述三項生長指標判讀寶寶所屬的百分位,落在第3至97百分位間均屬正常。另外醫師也會觀察寶寶成長過程中生長曲線的走勢,若有上升或下降超過兩個曲線區間時,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與檢查。
小明媽媽有些擔心地問:「我目前是母乳親餵,親戚建議我改餵配方奶,說寶寶會長較好,是真的嗎?需要幫寶寶額外添加營養補充品或喝水嗎?母乳要如何保存呢?」
攻略二:母乳還是配方奶?
當然是優先選擇母乳!母乳是寶寶的最佳營養來源,其所含的蛋白質、脂肪及醣類均較易讓寶寶吸收消化,更含有免疫球蛋白、溶菌素、母乳寡醣等增進寶寶免疫能力的因子。哺餵母乳可幫助寶寶神經發展,並降低許多感染疾病的發生率,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國民健康署與臺灣兒科醫學會均建議可持續哺餵母乳至2歲。擠出的母奶於室溫25度以下可放置6-8小時,放置有保冷劑的保冰袋內可保存24小時;冰箱冷藏層可保存4天,冷凍層可保存6個月。
若因特殊狀況不適合哺餵母乳,則可搭配使用配方奶,需以水溫大於或等於70度之煮沸過開水沖調,才能殺死阪崎腸桿菌、退伍軍人菌與沙門氏菌等致病菌。
臺灣兒科醫學會建議純哺餵或部分哺餵母乳的寶寶,可從新生兒時期開始每日口服補充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以避免因缺乏維生素D造成佝僂症。哺餵配方奶的寶寶若每日進食量少於1000毫升也建議每日口服補充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喔!若是早產兒寶寶,醫師會評估是否需添加母乳添加劑以補充所需熱量與營養。純母乳哺餵的寶寶,除非有水分大量喪失的情形,並不需要另外補充水分。於4-6個月大可開始添加副食品及喝水,最遲要在6個月大添加副食品,才不會營養不良喔!
小明媽媽聽完醫師解釋母乳的好處後放心不少,接著詢問:「小明目前發展都有正常嗎?」
攻略三:如何評估兒童發展?
國健署之前提供0-7歲共7次的兒童預防保健服務,自民國113年7月1日起,全面針對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每次的預防保健均涵蓋發展評估,建議家長在就診前先行填寫兒童健康手冊上的「家長紀錄事項」,讓醫師能更快速地了解寶寶的狀況,再針對需要進一步評估的部分與家長作討論喔!
門診的尾聲,醫師向小明爸媽解釋這次要接種的常規疫苗與可能的接種反應;施打疫苗前,門診護理師也針對施打部位的照護作了衛教。
攻略四:預防接種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兒童健康手冊上有詳細列出各種疫苗可能的接種反應及處理方法,接種前醫護人員也會與家長作衛教。提醒家長們接種疫苗時要記得帶兒童健康手冊,以便查核登錄喔!
善用兒童健康手冊,讓您更能掌握寶寶的狀況!除了上述幾項攻略外,兒童健康手冊上還有新生兒篩檢項目說明、視力與口腔保健、緊急狀況處理等資訊;另外國健署網站上亦提供「兒童衛教手冊」,涵蓋兒童營養、生活、常見疾病、育兒資源等豐富訊息,家長們可多加利用喔!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