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焦急的父母和阿嬤帶著他們兩歲半的小朋友來到門診。「醫生,我們的孩子講話『臭乳呆』,在家叫哥哥都會叫成『ㄜㄜ』,會不會是因為舌繫帶的關係呢?」阿嬤也接著提問:「醫生,是不是只要剪舌繫帶就會好了?」
語言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工具,尤其在日趨國際化的社會中,好的語言表達尤為重要。因此當家長們注意到孩子口齒不清時,自然會擔心是否影響日後語言發育。以下我們針對舌繫帶相關疑問,以問答方式來為大家解惑。
什麼是舌繫帶?
舌繫帶是指舌頭下方的一條薄膜狀組織,它連接舌頭與口腔底部。在正常情況下,舌繫帶應足夠鬆弛而讓舌頭能夠自由活動。然而,有些孩子的舌繫帶過短或過緊,因而限制舌頭活動,這種情況被稱為舌繫帶過短,俗稱「吊舌根」。
不正常舌繫帶可依嚴重程度大致分為兩種:較輕微者稱為(緊)舌繫帶(tongue
tie),舌繫帶稍短而薄,舌頭活動輕微受限;另一種稱為舌下黏粘 (ankyloglossus
inferior),舌繫帶短且厚,導致舌頭被固定於口底,無法捲舌或伸舌。
舌繫帶過短有什麼症狀表現?「臭乳呆」真的是舌繫帶的關係嗎?
舌繫帶過短在嬰兒和兒童中有不同的表現:
嬰兒期的寶寶,舌繫帶過短可能導致他們在哺乳時無法正確地吸吮母乳,導致哺乳困難,甚至體重增加不足,母親也可能會感到哺乳疼痛,乳頭受損。而兒童期的孩子則可能以發音困難表現,尤其是在發出中文的捲舌音(如:ㄓ、ㄔ、ㄕ、ㄖ…等),或是英文的「t」、「d」、「l」、「r」等需要舌頭前端活動的音。另外,因為舌頭活動受限會影響口腔清潔和活動,兒童期的孩子也較容易有口腔衛生問題以及進食問題。
咬字不清即構音異常,也就是台語俗稱「臭乳呆」,並不一定都是舌繫帶的問題導致。其他會影響語言學習發展的因素還有聽力、智力、環境等等。事實上大多數兒童在五歲左右才有較完整的構音能力,而在四歲以前捲舌音說不好仍算是正常情況,家長不需要刻意糾正。
什麼狀況需要手術矯正?可以自行檢查嗎?
手術的目的是要增加孩子舌頭的活動度,而非改善舌頭的外觀。
一個容易的檢視方法:可以讓孩童張口伸舌,若其張口時舌尖無法前伸上揚,且越想向前伸則越往下壓,同時舌頭前緣中點因牽扯而導致舌頭無法上抬或形成所謂W型舌頭(如附圖所示);這種情況即需手術矯正。而較不嚴重的狀況,則可視孩童其它方面之狀況(如年齡、學習能力)與父母之意願,再決定是否要處理。對於還不會聽令伸舌之幼兒,則需要較有經驗之醫師判斷。
圖為舌繫帶過短限制舌頭活動
 |
 |
(左圖)舌頭無法上抬 |
(右圖)舌頭前伸時呈現W型 |
手術會怎麼進行?一定要麻醉嗎?
嬰幼兒在還沒有長多顆牙之前,可以不需麻醉,在門診以無菌剪刀剪開舌繫帶即可。剪後會有些許出血,通常三、五分鐘即會止血,可正常喝奶,不需任何護理。但較大的兒童,因為長牙、較無法配合等因素,需要再手術是全身麻醉下才能完成。術後仍可能需要配合語言復健治療,改善發音困難。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張鈺堂 醫師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