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傷口照護」專刊
2024.11 第44卷第6期 執行編輯:歐素妃/李書欣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認識可怕的壓瘡-皮膚發紅就很有事了
【回本期目錄】
高醫整形外科   張兆瑋 主治醫師 (113年11月)

大家有沒有聽過「壓瘡」這個詞?其實它在醫學上也叫「褥瘡」,是一種因為皮膚長期受壓,血液循環不良,最終導致皮膚組織壞死的問題。這種情況常見於長期臥床或需要輪椅輔助行動的人群,但其實只要局部皮膚持續受壓,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現壓瘡。所以,壓瘡不僅是看護者需要注意的問題,也是每個人都該了解並預防的健康隱患。

壓瘡初期-紅色警報!

壓瘡的發生其實有徵兆,最早的信號就是皮膚發紅。很多人看到皮膚紅了,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可能只是姿勢不對、躺得太久。但事實上,當皮膚長時間承受壓力,血液無法順利流通,這會導致細胞缺氧,皮膚開始變得脆弱。當壓力持續存在,這些紅腫的地方可能演變成壓瘡,甚至進一步擴大。

所以,皮膚發紅其實已經是一個大大的警告,代表該部位的皮膚正在受到損傷。如果我們忽視這個警告,繼續讓皮膚承受壓力,壓瘡就會從表面問題變成深層組織的嚴重損傷。

壓瘡分級:皮膚危機的進展

壓瘡根據嚴重程度分為四級,當中每一級都有不同的特徵:

1.第一級:皮膚表面沒有破損,但會發紅,按壓時不會變白,這代表局部血液循環已經受到影響。如果不馬上解除壓力,皮膚開始變得乾燥、脆弱,這是壓瘡的最早期階段。

2.第二級:皮膚開始破損,表皮或真皮層可能出現潰瘍或水泡。這時已經不僅是表皮的問題,壓力影響到皮膚下層組織,這個階段往往會感到疼痛,並且傷口變得容易感染。

圖為臀部薦骨處2級壓瘡。

3.第三級:傷口變得更深,脂肪層暴露,甚至出現膿液。此時,皮膚的損傷已經深入皮下組織,復原的時間會大幅延長,處理不當還可能引發嚴重感染。

圖為臀部薦骨處3級壓瘡傷口。

4.第四級:這是最嚴重的階段,損傷已經深入肌肉,甚至骨頭。這時候如果沒有及時送醫做適當的處置,還有可能威脅到生命,因為壓瘡的感染可能會擴散,甚至引起全身性的問題。

圖為臀部薦骨處4級壓瘡傷口。

如何預防壓瘡?

預防壓瘡其實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大家能夠多注意一些小細節。以下是幾個有效的預防措施:

1.定時變換姿勢:如果你或身邊的人需要長時間臥床或坐輪椅,每兩小時變換一次姿勢,能讓不同部位的皮膚得到休息,減少壓力積聚。

2.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潮濕的皮膚更容易受到損傷,保持清潔和乾燥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對於有失禁問題的患者。

3.使用防壓墊或特製床墊:市面上有很多專門為預防壓瘡設計的防壓墊或床墊,這些設備能夠有效分散壓力,降低壓瘡風險。

4.皮膚檢查:每天檢查容易受壓的部位,如臀部、背部、腳跟等,看看是否有紅腫、發熱或變硬的情況。如果發現皮膚有變化,盡早採取行動。

5.保持良好的營養:皮膚的修復需要營養,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C和鋅等營養素,它們能夠幫助維持皮膚的健康。

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萬一發現皮膚已經開始發紅,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這個時候的重點是減壓,無論是變換姿勢還是使用防壓墊,關鍵是要讓皮膚恢復血液供應。如果紅腫持續不退,甚至出現疼痛或水泡,務必盡早求醫,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壓瘡一旦發展到後期,治療會變得非常困難,不僅傷口癒合緩慢,還可能需要手術甚至影響到全身健康。因此,壓瘡的防範與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結語

壓瘡是一種常見但可預防的皮膚問題。從皮膚發紅的第一時間開始警惕,我們就能大幅降低壓瘡進展的風險。定時變換姿勢、保持皮膚乾燥、使用適當的防護工具和定期檢查皮膚,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輕鬆做到的預防方法。記住,皮膚發紅不是小事,這是身體在告訴我們需要注意和保護它了!只要我們及早關注細節,壓瘡是可以避免的。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    
下午 高醫        
夜診 高醫(隔週/自費)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