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救難醫學」專刊
2024.12 第44卷第7期 執行編輯:劉信良/葉怡亨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颱風災害的準備與應對措施
【回本期目錄】
高市府消防局十全分隊   劉晃明 高級救護技術員 / 高醫急診醫學部   張博閔 主治醫師 (113年11月)

颱風是每年在台灣經常面臨的自然災害,帶來的強風、暴雨、洪水及土石流等災害,可能對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有效的防範措施和正確的應變策略是減少災害影響的重要手段。本文將探討颱風來臨前、期間及過後的準備與應對措施,以確保安全。

一、颱風來臨前的準備工作在颱風警報發佈之前,我們可以採取一系列預防措施,減少風災帶來的影響。

(一)密切關注颱風動態:密切關注氣象局發布颱風資訊。透過各類媒體,如電視、網路或手機,隨時掌握最新資訊,做好準備。

(二)準備應急物資:準備足夠的緊急備用物資,包括1飲用水:每人每天至少三公升,三天份量。2食物:如罐頭、乾糧等,至少三天份量。3藥品及急救包:特別是有特殊需求的成員如老人、孩童或慢性病患者,應備妥所需藥品。4手電筒、電池行動電源及廣播收音機:預防停電狀況。5現金及重要文件:預防銀行無法正常運作,現金是必要的,並確保重要文件如身份證、健保卡妥善保存。

(三)加強固定或收起家中潛在危險之結構:檢查並加固房屋的門窗以及屋頂,若有廣告看板或招牌則需收起或固定。

(四)清理排水系統及庭院樹木修剪:確保排水系統通暢避免積水。將戶外的物品如花盆移至室內,避免被吹走。

(五)制定家庭防災計劃:家人討論並制定家庭防災計劃,包括緊急情況下之應變、聯絡及集合地點,特別注意老人及小孩的防災教育。

(六)利用「居家防颱檢核表」:可以利用內政部消防署制定的「居家防災檢核表」,來做審視及確認是否家中已完善做好防災準備。

二、颱風期間需注意颱風來襲時,戶外環境風險大,應避免外出:

(一)留在室內待在家中:颱風期間強風暴雨威脅大,即使天氣暫時轉好也不應外出,可能是颱風眼經過天氣暫時轉好,颱風過後帶來降雨會造成淹水。

(二)避免登山或前往海邊:山區易發生土石流、洪水,海邊危險巨浪,應避免登山、溯溪或海邊活動。

(三)密切關注最新通知:透過電視、廣播等媒體隨時掌握颱風變化及政府發布的避難指示。

三、颱風過後的安全措施:颱風過後環境依然潛藏許多危險,應保持警惕,遵循以下建議確保安全:

(一)檢查房屋結構:先檢查房屋結構是否受損,如果發現重大損壞或有倒塌危險,應立即疏散並通知相關單位協助。

(二)遠離受損電線及危險設施:颱風可能導致電線桿倒塌,可能導致觸電,立即通報相關單位。

(三)避免接觸污染的水源:淹水可能會污染水源或蔬果,食物應徹底清洗煮沸後食用,避免食用污染食品。飲水應以瓶裝水為主。

(四)保持環境衛生防止疾病傳播:颱風後潮濕環境容易滋生病菌和蚊蟲,可能會引發傳染病。應清理積水、保持清潔,並妥善處理垃圾。

(五)心理健康照護:災後重建壓力大,可能影響心理健康,應關注家人心理狀況,並適時尋求專業協助。颱風是無法避免的災害,但能透過充分的防災準備及應變策略來減少它的影響。颱風來臨前的準備工作、期間的應對,以及過後的安全防護,都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步驟。藉由加強防災意識與準備,我們可以大大降低颱風帶來的風險。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