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救難醫學」專刊
2024.12 第44卷第7期 執行編輯:劉信良/葉怡亨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面對天災人禍:如何增強復原力,讓我們能夠跌倒後重新站起來
【回本期目錄】
高醫急診醫學部   劉信良 主治醫師 (113年11月)

您還記得25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嗎?這場台灣歷史上震度最大的地震讓人心有餘悸。近來的COVID-19疫情自2019年底爆發以來,已在台灣奪走超過17,000條人命。面對這些無法預測的災難,讓我們更加認識到「復原力」的重要性。

在現代社會,壓力和挑戰已經成為日常的一部分。面對種種考驗,復原力成為每個人必備的能力。照顧好自己,才能夠有效地幫助他人。本文將探討復原力的五大要素:自我照顧、正向人際關係、正念、理念使命與自我覺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幫助我們在逆境中找到力量。

1.自我照顧:復原力的基石

自我照顧涵蓋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和壓力管理。這是維持身心健康的基礎。無論是學生還是工作者,培養良好的自我照顧習慣是維持健康和活力的關鍵。例如,定期運動能舒緩壓力、增強體力,而均衡飲食則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充足的睡眠更是恢復精力的關鍵。

心靈健康同樣重要。學會對自己慈悲(Self-compassion),認識到我們的困難並非獨自面對,能幫助我們從內心修復。我們可以鼓勵自己每天設定自我照顧的目標,並在睡前檢視,逐步提升復原力。

2.正向人際關係:情感支持的力量

正向的人際關係可以提供情感支持,減輕壓力。在工作與生活中,建立積極的人際網絡至關重要。透過團隊合作、有效溝通與資源共享,我們可以創造互助文化。積極聆聽和同理心是建立良好關係的關鍵,這能幫助我們在困難時得到支持與鼓勵。

建立一個定期聚會的社群或互助小組,是鞏固人際關係的好方法。這些正向的關係能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加堅韌。

3.正念:專注於當下

正念是一種有意識地專注於當下的練習,幫助我們更好地覺察自己的思想與情感。透過正念練習,可以提升專注力、減輕壓力,並增強情緒穩定性。

您可以從簡單的日常動作開始,比如吃飯時專注於每一口食物的滋味,或在睡前專注呼吸,這些都能幫助您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正念練習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和情緒控制。

4.理念使命:找到前進的動力

理念使命是指個人的核心價值觀與目標。當我們清楚自己的使命時,工作和生活會更有方向和意義。定期檢視自己的初衷,確認是否與當前的目標一致,可以增強我們面對挑戰的動力。這樣的反思不僅能讓我們保持堅韌,還能讓我們更有動力完成重要的工作。參加與理念相關的團體活動,也是強化使命感的好方式。

5.自我覺察:了解自己

自我覺察是理解自己思想、情感與行為模式的能力。透過反思,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進而在壓力下做出更有效的應對措施。您可以從反思寫作開始,記錄下特定事件的經過和情緒反應,並探討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這樣的習慣能幫助我們在面對類似情境時,更成熟地應對和處理。

結語:在挑戰中鍛鍊復原力

復原力是一個多面向的能力。透過自我照顧、建立正向人際關係、練習正念、堅持理念使命和提升自我覺察,我們可以在面對挑戰和變化時保持積極與適應力。學會照顧自己,也讓我們有力量去幫助他人。

每個人在面對困難時,難免會跌倒。但只要我們持續鍛鍊復原力,就能重新站起來,繼續向前。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您在生活中培養韌性,並支持您身邊的人,共同成為更堅韌的力量。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