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搜救隊與醫療組簡介
自從1999年921大地震的發生後,台灣的特種搜救隊(Urban Search and Rescue Team, USAR
team)應運而生,由於各縣市搜救隊標準以及能力並不統一,近年來為了強化我國整體災防能力,內政部消防署參考聯合國國際搜救諮詢組織的標準,推動「特種搜救隊國家認證計畫」(National
Accreditation Process,
NAP),以確保搜救隊能力符合國際標準。其主要任務是搜索定位被困者,並迅速進行應變、治療和安全脫困。這些隊伍搜救任務不僅僅限於建築物倒塌場景,還適用於如火車、礦場和工廠等密閉空間的救援。
USAR team的分類
依據規模,USAR隊伍分為三類:
1.輕型隊伍:成員不少於18人,能於單一場地執行12小時的救援任務,為期三天。
2.中型隊伍:成員不少於40人,能在一個場地連續執行七天24小時的任務。
3.重型隊伍:成員不少於59人,能於兩個場地同時執行10天24小時不間斷救援。
目前台灣已有多個縣市的搜救隊通過中型和重型認證,能應對國內外複雜和大規模災難。
醫療組的角色
USAR
team是由五大編組(管理組、搜索組、救援組、醫療組、後勤組)組合而成,其中醫療組是由醫師、護理師及高級救護技術員(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Paramedic, EMT-P)組成,其主要職責包括:
1.保障搜救隊員的健康:負責營養、水分補充及健康監測,並提供護理、治療及後送。
2.心理健康管理:識別隊員的壓力徵兆,提供壓力管理與支持。
3.預防醫學措施:提供有關環境衛生、水質安全及危險暴露的建議,減少可能出現的健康風險。
4.搜救犬醫療護理:與領犬員合作,確保搜救犬的健康。
5.設立醫療設施:設立救援現場和基地的醫療帳篷,並確保其運作正常。
6.管理醫療裝備和藥物:管理及計劃使用救援所需的醫療器材和藥物(包括管制藥品)。
7.現場傷患處置:對受災者和被困者進行評估、治療、病歷紀錄並穩定其生命徵象。
8.大量傷患事件應對:在大量傷患的情況下,進行檢傷分類及初步治療。
9.病患轉送及遺體管理:在病患轉送過程中提供醫療照護協助,對遺體進行妥善的管理與處置。
常見的醫療挑戰
在救援過程中,醫療組常面臨多種醫療挑戰,包括:
1.外傷:如多重外傷、開放性骨折、刺傷等。
2.休克:由於外傷、敗血症或脫水導致的休克。
3.壓碎傷症候群:當人員長時間被困在瓦礫下時,可能會出現壓碎傷症候群。
4.燒傷及爆炸傷:災難現場的爆炸或火災可能導致嚴重的燒傷。
5.呼吸道管理:由於粉塵吸入或建築物倒塌引起的呼吸道問題。
6.低體溫及情緒問題:長時間在惡劣環境中救援,容易出現低體溫和精神壓力問題。
醫療組訓練與實戰演練
與醫院內的標準化環境不同,USAR醫療組常需在資源短缺的野外或倒塌建築中執行任務。為補足實戰經驗不足,成員須進行大量實戰演練,這些演練涵蓋了局限空間中的靜脈輸液、輸血、止血、氣管插管、氣切、氧氣供應、壓碎傷症候群的處理。此外,醫療組還需掌握局限空間的病患搬運、繩索救援以及直升機立體救援等專業技能。
高醫災難隊的實際救災參與
高醫災難醫療隊不僅與內政部消防署、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和屏東縣政府消防局簽訂了國內救災合作協定及國際人道救援協定,且積極參與USAR醫療組國際人道救援任務,如土耳其地震救援,也在國內花蓮震災中冒著餘震風險挺進重災區,全力以赴救助國人同胞。高醫急診災難醫療隊未來也將繼續在國內外人道救援中發揮更大力量。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