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營造業市場需求激增,全台各地出現缺工現象。辛勤的營造業工人們用雙手打造台灣的大小建設,然而,當他們看著漂亮的工程完工時,卻發現自己的雙手又紅又腫,甚至出現乾裂、疼痛和奇癢的皮膚炎症狀。這不僅影響他們的工作效率,也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
職業性皮膚病是一個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根據台灣每三年一度的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調查,在31類行業中,約11%的勞工在過去一年患有皮膚病。然而,營造業的盛行率高達21%,遠高於其他行業。這凸顯了營造業工人面臨的特殊風險。
皮膚炎的類型與成因
皮膚炎主要分為兩種:刺激性皮膚炎和過敏性皮膚炎。
1.刺激性皮膚炎:
這種皮膚炎是由刺激性物質直接接觸皮膚造成的。在營造業中,最常見的刺激性物質是水泥。水泥的強鹼性(pH值11-12)對皮膚有很強的刺激作用。此外,水、清潔劑、切削油等物質長期接觸也可能導致皮膚病變。其他常見的刺激性物質包括玻璃纖維、木屑、有機溶劑、油灰和瀝青等。
物理性刺激如高溫、機械摩擦和水泥中的顆粒也可能引起皮膚炎。值得注意的是,有異位性體質的人更容易出現皮膚反應。
2.過敏性皮膚炎:
這種皮膚炎通常與基因和體質有關。一旦對某種物質產生過敏,即使極少量接觸也可能引起反應。過敏性皮膚炎的症狀與刺激性皮膚炎相似,包括皮膚乾燥、發紅、發癢、脫屑、水泡和龜裂等。
在營造業中,水泥中的六價鉻是一個重要的致敏物質。研究顯示,每10位泥水工中就有1-2位對六價鉻過敏。其他常見的過敏性物質包括環氧樹酯、甲醛樹脂、某些手套的橡膠成分、油漆中的化學物、松節油、松香、異氰酸酯、木膠以及鈷、鎳等重金屬。
預防措施
為了預防職業性皮膚病,營造業工人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了解和避免接觸潛在的過敏原與刺激性物質:
工人應熟悉工作環境中的各種物質,特別是水泥。可以參考化學品的包裝成分標示和物質安全資料表,了解可能的風險。
2.適當使用防護裝備:
配戴適當的工作手套和其他防護裝備至關重要。手套的材質應根據接觸的物質選擇,如一般橡膠手套、PVC手套或丁腈橡膠手套等。長時間穿戴時,可在內層使用棉布手套吸汗,但要注意定期清潔或更換。
3.保持個人和工作環境清潔:
工作後應徹底清洗身體,特別是手部。但要注意不要過度清潔,以免加重皮膚炎。使用溫和的清潔用品,避免使用有機溶劑或去角質產品。定期使用無香料的保濕護手霜,有助於維護皮膚健康。
4.及時處理髒污衣物:
如果衣物沾到水泥等化學物質,應立即更換乾淨衣物。
5.定期健康檢查:
早期發現問題可以防止皮膚病惡化。如果出現皮膚炎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在工作中嚴格執行防護措施。結語
職業性皮膚病在營造業中非常普遍,它不僅影響工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還可能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通過提高認識、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和及時治療,我們可以大大減少這個問題的發生。營造業工人應該重視自身健康,企業也應該為工人提供必要的防護設備和健康教育,共同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高醫門診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