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沼氣?
沼氣是有機物質在缺氧環境中,經由細菌分解產生的氣體,主要成分是甲烷 (CH₄),約佔 50-70%,其餘則是二氧化碳
(CO₂)、氨氣、氮氣、一氧化碳及硫化氫等。甲烷無色無味,與空氣混合後可燃燒,而硫化氫則有臭雞蛋的氣味,沼氣的積蓄會使該空間成為缺氧環境,具有高度危險性。
●沼氣中毒的高風險區域
沼氣中毒事件常發生於空氣不流通且有機物聚集的地方,如:
■下水道及涵洞
■垃圾掩埋場與堆肥場
■汙水處理場及化糞池
■含有腐敗性有機物的水槽或硫磺泉源等
這些場所通常因有機物長期腐敗積累,釋放出大量的沼氣。若未做好通風排氣措施,人員進入後極易發生中毒危險。
●沼氣中毒的症狀
沼氣含有的窒息性氣體(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會造成缺氧危害,症狀分為以下幾類:
■輕度中毒:頭暈、頭痛、噁心、四肢無力等症狀。
■重度中毒:呼吸困難、痙攣、意識喪失,甚至窒息死亡。
在密閉空間中,若缺乏充足通風或未佩戴適當防護裝備,人員可能在短時間內失去意識並導致更嚴重的健康風險。
若為從事局限空間作業的勞工,更需留意沼氣的危害
1.危害辨識與測定
作業前應徹底檢查局限空間內的危害,確認氧氣、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濃度是否達到安全標準。使用合格的測定儀器進行空氣測量並持續監控,確保在作業期間不會因濃度變化而引發危害。
2.通風換氣
作業前與作業期間,應利用通風設備保持空氣流通,尤其在沼氣可能聚集的區域。通風裝置應持續運轉並由專人監控,防止氧氣濃度降低或有害氣體超標,避免引發中毒事件。換氣時應避免使用純氧,以防引發火災。
3.佩戴防護裝備
進入局限空間的勞工應配備適合的呼吸防護裝備,如防毒面罩或空氣呼吸器,以確保呼吸安全。若作業範圍超出監視人員的視線,應配備能追蹤勞工活動情況的設備,並備妥緊急救援設施,以便在意外情況下即時救援。
4.隔離危害源
針對高溫、電力或其他危險物質,應採取隔離措施,並標示清晰的操作指引,以防誤觸。為避免局限空間內積聚易燃氣體,可設置盲板封閉或關閉相關管道,減少災害風險。
5.進入許可與監控措施
局限空間內若存在缺氧或其他危害,應設置進入許可程序。進入許可應由雇主或主管簽署,並記錄進入時間、氧氣濃度、作業區域等信息,確保人員進出皆受控。非工作期間須上鎖或阻隔,並在入口張貼禁止進入的公告,避免無關人員誤入危險區。
6.緊急應變計畫
雇主應制定緊急應變計畫,於作業場所入口顯著位置張貼相關的注意事項和緊急聯絡方式。作業中若有異常情況發生,應有專人迅速應對,並確保其他人員的安全撤離。
沼氣的危害是件相當嚴重的風險,若能在工作前做足相關的計畫和危害辨識,能讓勞工在工作場域中保持安全,在異常情況發生時,也能確保人員的平安。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小港醫院門診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
|
|
|
|
下午 |
|
|
|
施凱能 |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