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相關疾病及職災勞工相關權益」專刊
2025.02 第44卷第9期 執行編輯:王肇齡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職災勞工相關權益簡介
【回本期目錄】
 
高醫職業及環境醫學科   羅逵皓 個案管理師/王肇齡 主任 (114年2月)

什麼是職業災害?

職業災害(簡稱職災),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的定義是指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材料、化學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工作者疾病、傷害、失能或死亡。而職災可以分為職業傷害和職業病:

1.職業傷害:勞工在工作場所或上下班途中,因工作環境或工作的原因而遭受的健康損害,例如:機械操作失誤導致受傷、高空作業時跌落、在工地因物體墜落或倒塌而受傷及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意外等。

2.職業病:勞工於工作場所長期暴露危害導致的疾病,鑑定過程中,會需要調查疾病證據及相關危害暴露等來確認因果關係。常見職業病包含:因重複性動作或搬運重物引起的關節、肌肉疾病,如:腕隧道症候群、腰椎椎間盤突出及職業性肌腱腱鞘炎等肌肉骨骼疾病;長期在高噪音環境工作導致噪音性聽力損失、礦工或建築工人長期吸入粉塵造成的塵肺病;化學中毒則像長期接觸重金屬導致神經病變、暴露苯造成的白血病。

遭遇職災後的補助與保障

當勞工不幸遭遇職業災害,視情況可以向主管機關申請補償給付,以保障勞工的基本生活,減輕家庭負擔,同時促進職場安全。主要的補助項目包括以下幾種:

1.醫療給付:勞工因職災需要治療時,可以申請醫療給付,涵蓋的範圍包括門診、住院、手術及復健治療。除了一般健保覆蓋的部分,醫療給付還會包含部分自付的差額,幫助勞工減少經濟壓力。

2.傷病給付:若因職災需休養而無法工作,勞工可以申請傷病給付,補助日常生活的開銷。從職災事件的第四天開始第一、二個月給付100%的平均投保薪資,第三個月到2年期滿給付70%的平均投保薪資。

3.失能給付:如果職災導致永久性失能,例如手或腳的功能無法恢復,勞工可申請失能給付。經專業醫療評估確定符合失能標準後,勞工將可根據失能程度領取失能給付。

4.死亡給付:若不幸因職災喪生,勞工的家屬可以申請喪葬津貼及其他補助,例如遺屬年金或一次性撫恤金,幫助家屬度過經濟困難期。職災勞工失能及死亡給付金額皆為一般疾病的1.5倍。

職災職能復健與重返職場

除了經濟上的補助,職災勞工的身心健康恢復同樣是重要的一環。職災職能復健是針對因職業災害導致生理/心理功能下降的勞工,通過醫療、心理、職能訓練和職業輔導等方式,幫助其恢復工作能力與重返職場的過程。

主要服務內容包含:

1.復工計畫制定:根據勞工的受傷情況,醫療團隊可以協助雇主與勞工制定復工計畫,確保勞工能安全回到工作崗位。

2.工作強化訓練與職能復健:醫療團隊會針對職災勞工的受傷情況與工作內容進行分析,針對工作能力與職務需求之能力有落差之個案,安排生理心理功能之強化訓練等,幫助勞工早日回復工作。

3.輔助設備與職務再設計:協助勞工的輔助設施、器具、設備、機具與工作環境改善等需求評估,及合理調整職務或職務再設計方法之建議。

以上服務,具備職災身份之勞工即可接受服務,如評估後符合須接受工作強化訓練者,免收費用!另職業災害勞工於認可職業傷病診治或認可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接受工作強化訓練服務後,向各地方政府申請「職能復健津貼」,以勞保投保薪資分級表第一等級百分之60,除以30之日額標準發給,發給日數最長以180日為限。

職災保障制度的意義

職業災害對勞工個人和家庭而言,可能帶來巨大的挑戰,包括身體健康的損害、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因此,完整的職災保障制度不僅僅是提供經濟支持,還涵蓋了醫療、復健和重返職場等多方面的需求。

透過政府政策的支持、專業機構的協助以及個人化的訓練計畫,勞工在職災後的生活可以更快回到正軌。這不僅是對個人權益的保護,也能促進職場的安全文化和健康發展。

 

高醫職業傷病診治整合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07-3133604分機36-41

Line ID:kmuhoem

臉書粉絲團:職業傷病診治整合服務中心-高醫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高醫門診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莊弘毅       黃雅靖  
下午 林瑜茵 何啟功 王肇齡 潘俞安 黃立偉
夜診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