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餘歲的謝先生從事模板工人超過二十年了,工作過程中需搬抬不同材料,包括模板、鋼管支柱、鐵角材等,有大量負重需求,久而久之出現右下肢麻和無力、腰痛症狀,後來經影像學檢查證實有腰椎椎間盤突出,經過手術後症狀有所改善,在開刀醫師的建議下來到職業醫學科門診尋求職業病認定。
營造業從業人員的工作內容相當多元,前述謝先生從事的模板工人只是其中一項,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棟建物從土木結構、模板搭設、鋼筋綑綁、混凝土填築,乃至於內外部裝修如瓷磚鋪設與油漆粉刷等,勞工的常見動作和暴露的人因風險均有所不同。綜觀來說,營造業工人的負重需求比其他多數產業更為顯著,大量負重或是不正確的施力方式,是特別需要留意的危險因子。
首先是肩膀部位,營造業工人在搬運或操作重型機械設備時,若需要長時間保持舉起手臂的姿勢,加上可能的負重需求,此種動作便容易引發肩部肌肉的勞損,以旋轉肌袖症候群為例,長時間舉手過肩的工作姿勢,暴露三個月即可能引發肌腱炎,暴露一年則可造成斷裂,油漆工或牆壁及天花板的施作工程均為高風險工作。
其次是手肘部位,主要職業病診斷包括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可見於反覆伸展及屈曲手腕的個案,容易因過度使用造成手肘問題;營造業工人可能會受限於工作場地侷促而讓手肘被迫使用不當的角度,累積下來也容易使手肘出現不適症狀。
再者是手腕和手指部位,因營造業工人使用各種工具進行精確操作,包括電動工具、槌子等,使用這些工具可能需要手腕出力或重複性動作,有些甚至需要動用手指的精細動作,手腕或手指的過度使用長期亦會引起對應關節的病症,包括腕隧道症候群、扳機指等。至於大量負重造成腰椎椎間盤突出亦是常見的營建工人職業病,但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由於重複性動作為上肢肌肉骨骼疾病的重要因素,降低高重複性為一有效減少疾病發生的良方,譬如利用起重機或滑輪等輔助設備,以機械取代人力;另外亦可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減少肌肉壓力與疲勞,並調整作業台或工具高度,減少上半身的不自然姿勢。在硬體設備以外,勞工本身亦可有所調整,例如接受工作訓練,學習正確的搬運或操作姿勢,同時工作前可做簡單熱身,工作期間亦應有適當休息時間,舒緩肌肉疲勞,避免短時間內重複的動作暴露。日常生活的健康管理也很重要,適度運動可加強肌肉強度與柔軟性,亦可佩戴防護裝備:如護腕、護肘或防震動手套,減少關節損傷。若開始出現慢性疼痛或肌肉骨骼疾病,應及早尋求醫療建議及接受治療。
營造業是體力需求相當高的職業,危險因子包括施力負重、重複性動作、關節極端姿勢等,另外如振動工具或組織壓迫也會加重上肢肌肉骨骼疾病。若工作中未留意自身體力及正確工作姿勢,長期暴露下容易造成人因性危害,良好的工作習慣及工具選擇,配合適度休息,將有助於減少營造業工人肌肉骨骼疾病的發生。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高醫門診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