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和青光眼都是好發於老年人的眼睛疾患。白內障是眼睛內一個像鏡片的構造霧化,導致眼睛看不清楚。每位長者或多或少都有程度不一的白內障,雖然不是每位長者的白內障都會嚴重到需要開刀治療的程度。在這篇文章的開始必須開宗明義先說,絕大部分的白內障並不會引起青光眼,本篇文章所述是一些特殊但是嚴重的情況,就讓我們往後繼續看下去,讓我娓娓道來。
61歲的張先生長期在診所追蹤青光眼,但是眼壓上升難以控制合併視力下降並伴隨有不定時的頭痛及噁心嘔吐的現象。轉診到醫院檢查發現水晶體脫位導致急性青光眼併角膜水腫,經過白內障摘除合併微創眼坦部玻璃體切除手術,手術順利完成後,眼角膜水腫快速恢復而且眼壓獲得控制,不須再使用青光眼藥物來控制眼壓。
 |
 |
術前、術後一天 |
目前我們所熟知的青光眼,是由解剖學構造上的異常,即視神經萎縮合併視神經盤的凹陷擴大,進一步引起功能上的異常,即視野的缺損或縮小。而這些現象大多是眼壓不正常所引起的,因此降低眼壓的治療方式大多能阻止或減慢病程的惡化速度。但是單獨以眼壓的變化無法解釋有些病人眼壓正常或是已控制在正常值範圍內,視神經病變仍然持續惡化,抑或是有些病人眼壓偏高,長期下來並沒有產生視神經病變,因此眼壓升高是青光眼的一個危險因子,並不是定義青光眼的一個依據。
眼壓雖然不是定義青光眼的一個依據,但是青光眼的致病機轉還是得從眼壓的形成開始講起。眼壓是來自於房水,由後房的睫狀體產生,經由瞳孔緣流入前房,再經由前房隅角的小樑網以及舒萊姆氏管排出,或是經由葡萄膜流出通道經虹膜根部流入葡萄膜鞏膜介面排出眼球,房水的產生以及排出的動態的平衡,即是眼球代謝所需的生理循環壓力稱之為眼壓,正常的眼壓範圍為10~21毫米汞柱(mmHg)。
急性青光眼泛指眼壓急遽上升造成角膜水腫、混濁,病人合併有噁心嘔吐的現象,因眼壓急遽上升會造成視神經嚴重損傷,如果無法妥善處理可能造成失明的情況。白內障引起的急性青光眼可簡單區分為以下幾種:
(1)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
是指眼前房構造較為狹窄,房水從後房無法順暢的流至前房,使得後房的壓力大於前房的壓力,造成周邊的虹膜貼近小樑網導致房水排出受到阻礙,造成眼壓急遽上升。
(2)水晶體膨脹變形導致急性青光眼:
是指逐漸成熟膨脹的白內障水晶體,阻塞瞳孔,房水從後房無法順暢的流至前房,導致眼壓急遽上升。
(3)水晶體脫位導致急性青光眼:
是指水晶體韌帶受損引起白內障水晶體偏位,阻塞瞳孔,房水從後房無法順暢的流至前房,並阻塞前房隅角的小樑網,造成眼壓急遽上升。
(4)水晶體溶解性青光眼:
變性的水晶體蛋白從晶體囊漏出後,在前房引起巨噬細胞反應,這些巨噬細胞可以阻塞小樑網,導致眼內壓升高,呈現急性青光眼症狀。
移除白內障是治療上述白內障引起急性青光眼的最佳方式。傳統手術在眼壓升高以及角膜混濁的情況下是非常困難而且危險的,在狹窄的眼前房進行手術可能造成角膜內皮細胞難以恢復的損傷,術後長時間角膜水腫而需要進行角膜移植來挽救視力;手術中急遽的眼壓變化可能引起大量的脈絡膜出血造成永久失明的情況。隨著手術技術以及儀器的日新月異,如果手術過程中輔以微創眼坦部玻璃體切除手術,可以增加眼前房的空間,在手術中對於角膜內皮細胞有保護的效果;而且藉由微創眼坦部玻璃體切除儀器來調控眼壓,可以減少手術中急遽的眼壓變化,把大量的脈絡膜出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來挽救病患的視力。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