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有時我發現他看人或是拍照的時候眼睛好像不是在看你」、「我發現他在玩玩具、看書或是畫畫的時候眼睛會跑進去」、「學校同學還是老師說他眼睛好像怪怪歪歪的」。許多小孩被爸爸媽媽帶來求診常常是以上的主訴,擔心是不是脫窗?鬥雞眼?斜視?
斜視有分為很多型態,簡單可以分為內斜視、外斜視、上斜視、下斜視等,本篇著重在內斜視的介紹。
內斜視發生比率男女生相近,可能的危險因素包括雙眼不等視、遠視、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早產、出生低體重、顱顏骨發育異常、染色體異常、懷孕時抽菸或是有斜視的家族史等諸多因子,但是否看到眼睛好像往內跑就一定是內斜視呢?
斜視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大類: 1. pseudoesotropia (假性內斜視)、2. comitant esotropia
(共同型內斜視),其中又可以再細分為congenital (infantile) (先天性)、accommodative
(調節性)、partially accommodative (部分調節性),acquired nonaccommodative
(後天非調節性)、3. incomitant esotropia (非共同型內斜視)。
假性內斜視外觀看起來常會誤以為有內斜視,但其實經過眼科醫師專業的檢查是沒有內斜視的,可能原因如鼻樑較寬、明顯的內眥贅皮、較窄的兩眼瞳孔距或是負的kappa角等,若被診斷為假性內斜視家長可不必過於擔心,但還是建議定期追蹤。
先天性內斜視雖然顧名思義是應該一出生就要有,但最常被發現的年紀是約2~3個月大,通常伴有家族史或是早產,若斜視持續可能需考慮盡早介入治療。
門診常見的多為調節性或部分調節性內斜視,發生年齡典型是2~3歲,但從4個月到7歲皆有可能,此種內斜型態視容易導致弱視,若家長帶小孩至診間檢查,需要預留較長時間因需要點散瞳藥水驗光,此病患族群通常為遠視眼,針對調節性內斜視的治療不外乎是需要配遠視眼鏡甚至是雙焦點眼鏡矯正,且會希望小孩能長戴以控制斜視角度,這部分也會需要家長與孩童的溝通與配合才能達到預期治療的效果。倘若完全矯正的眼鏡無法明顯矯正內斜視角度,下一步會需要考慮斜視手術。
嬰幼兒內斜視的好發型態與成人不僅不同,治療的方式與目標也不盡相同,更重要的是嬰幼兒正處於視力與立體感發育的黃金期,即早發現與治療是很重要的。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
|
|
|
|
下午 |
高醫眼科一診 |
|
|
|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