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環境與生活型態的因素,乾眼症的盛行率越來越高,現在乾眼症的盛行率已經高達15-50%。以前稱作乾眼症,現在已經不認為乾眼症是一種症狀而已,而是一種疾病。另外,隨著醫療走向精準醫療的時代,乾眼症的治療也仰賴精準醫療,才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乾眼症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許多不同的原因,造成淚膜不穩定,造成眼表面的傷害與相關的症狀。眼睛的淚膜由三層構造組成,最表面的是脂質層,厚度約100
nm,功用是防止淚水蒸散的太快。中間是水液層,厚度約是1000 nm,
功用是提供眼表面濕潤的環境,及提供眼表面的營養以及防禦因子。最內層是粘液層,厚度約是10 nm,功用為將淚液能均勻及持久的分布在眼表面。
乾眼症的精準醫療,著重在幾個面向。一是釐清乾眼症的原因,二是乾眼症的分級中一到四級的哪一級,三是乾眼症是哪一層淚液出了問題,四是乾眼症從簡單到複雜的四步驟治療中,需要用到哪一個步驟的治療。隨著乾眼症治療愈多機器的介入及更多的研究,這些都使得精準醫療能使診斷更精確,及治療效果更佳而不再是亂槍打鳥。
近二十年來有幾項新的治療進展
第一個是免疫標靶藥物,能夠抑制免疫T細胞,減少眼表面的發炎反應,對中重度的乾眼症有明顯的療效。
第二個則是胎盤羊膜的應用,對於角膜破皮及神經修復以及抑制發炎,有其效果。
第三個則是熱脈動及脈衝光的機器,能針對脂質層功能不良的乾眼症,根本解決其原因。
第四個則是近來備受重視的眼睫毛蠕形蟎蟲的治療,因為其造成類似乾眼症的搔癢感而被忽略,但其造成的眼瞼緣炎,卻也是乾眼症的成因之一。
第五個則是新藥P2Y2 接受器的刺激藥水,能增加水液及粘液層的分泌。
而未來,也正有些新藥正在進行人體試驗。例如已在骨科應用許久的富含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期待能在中重度或是神經原性的乾眼症中,有其功用。
輕度乾眼症,患者可在藥局買到一些人工淚液,但當治療效果不彰的時候,可能就要尋求眼科醫師的協助,釐清乾眼症的成因,導入精準醫療,使得乾眼症得到正確而有效的治療。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