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由美國政府出資,透過研究、科技與政策工具,賦予病人、研究人員與醫療提供者共同合作的契機,發展針對不同個人的醫療照護。隨著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檢測技術的快速進展,大幅縮短基因檢測的時間,檢測費用也不再高不可攀,對癌症的治療有了重大的突破。
乳癌的治療一直有精準醫療的精神在裡面。對荷爾蒙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或Progesterone
Receptor, PR)陽性的病人投予抗荷爾蒙藥物,或建議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陽性的患者使用抗HER2標靶藥物。根據腫瘤類型的不同,提供適切的治療,而非對所有乳癌病人都投予同樣的藥物,這都是精準醫療的概念。
現行精準醫療的定義:利用個人基因型或是基因表現及臨床資料,選擇最適合個人使用之藥物、治療方法或預防的方式,以期達到最大療效與最小副作用。從113年五月起,健保署也開始針對惡性腫瘤患者有條件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目前臨床上乳癌患者需要考慮基因檢測,大致上有三個時機點:
推測早期乳癌術後的復發風險
ER或PR陽性且HER2陰性的早期乳癌,術後使用抗荷爾蒙藥物是標準的治療,然而某些高風險的患者仍然需要化學治療。現在有數種多基因檢測平台,可以計算出復發風險,若是低風險者就可以安心免除化學治療,而高風險者也可以明確瞭解到化療的必要性,而願意承受化療的副作用。
配對合適的藥物
轉移性乳癌的治療一直是臨床醫師的挑戰。若我們有基因檢測的報告,就可以更準確挑選適合病人的藥物。譬如ESR1變異的人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的效果可能較差,PIK3CA變異的話使用PI3K抑制劑的效果會比較好,有AKT變異者使用AKT抑制劑也預期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檢測遺傳性基因變異
若有特定變異,除了可能會有配對之藥物外,還可請血親(如女兒、姊妹)也去檢測,推斷罹患乳癌的風險。例如有BRCA1或BRCA2變異者,使用PARP抑制劑的效果是不錯的。一個健康人若驗出有BRCA1或BRCA2變異,則終生罹患乳癌的機率在五成左右,這時就可以考慮如好萊塢影星安潔莉娜・裘莉一樣,接受預防性乳房切除。
隨著科技的進步,用基因檢測的結果來導引治療的決策也不再只是電影情節。健保也已部份給付三陰性乳癌患者檢驗BRCA1與BRCA2的費用。因此所有乳癌患者在治療期間,不妨跟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是否有接受基因檢測的必要,或許會對您的治療有所助益。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