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品質(Sleep
quality)是判斷睡眠好壞的重要指標。睡眠品質影響到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情緒適應及治療安排,更有可能因為睡眠困擾增加憂鬱情緒1。過往的統計研究指出,年齡、女性、個人情緒或焦慮的特質因素,使得女性乳癌患者成為較易發展為失眠的脆弱因素。針對癌症患者及其睡眠困擾的研究指出,睡眠困擾是影響癌友生活品質的常見問題,約25%~50%的癌友有睡眠困擾,其中又以乳癌病友比例最高,19%的乳癌病友符合失眠的診斷標準,其中的95%患者會發展成慢性失眠2。
癌症治療的歷程中,影響到睡眠品質及失眠的因素,需要同時考量生理、心理及環境的因素。以乳癌病友來說,生理層面包含疾病症狀、疼痛、藥物副作用、賀爾蒙改變的影響;心理層面的涵蓋了罹癌本身的重大心理壓力、身體形象改變、死亡或存在性議題、復發恐懼、焦慮等;環境因素如住院病房環境、檢查安排、住院缺乏身體活動、生活變動的適應等1、2。然而癌症病友因生理症狀及醫療需求,使得形成失眠的因素及使失眠持續的因素會不斷重複出現並交互影響1,為病友們在面對癌症治療期間的重要挑戰。
除了針對生理症狀、焦慮憂鬱、睡眠障礙的藥物治療,面對睡眠困擾的非藥物治療能維持更長的時間1。了解睡眠的正確資訊為增進睡眠的行為策略,提升對失眠原因的觀念、睡眠行為調整(避免過度躺床、不穩定的睡眠/清醒時間、睡前的干擾行為)、個人的睡眠信念及態度,理解癌症帶來的睡眠改變2。進一步對於自己睡眠理解,可以藉由記錄睡眠日誌來觀察自己的睡眠習慣,詳記與睡眠有關的資訊,如:睡前做的事情、環境調整、情緒及可能引發的原因、進食狀況、藥物使用、上床時間、醒來的次數、起床時間、作夢與否、隔天的精神狀況,藉由維持數週的記錄,來探索自己的睡眠偏好。透過自己的五感,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的覺察,如適合的燈光亮度、音樂或是安靜、氣味香氛、飢餓程度、營養素或藥物、舒適衣物、陪伴物、溫度等,來建立屬於自己的好眠訣竅3。
癌友在面對睡眠的議題,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進行評估及調整,主動了解目前疾病、治療規劃與睡眠狀態評估,與醫療團隊主動提出討論並尋求協助,調整成適合自己的醫療處置方式;於生活當中增加可控性,對自我狀態及情緒的了解、建立個人及家庭生活作息的新規律、調整活動及運動習慣、維持社交人際互動等,從多方面採取行動,是在面對癌症治療及睡眠困擾的重要關鍵。
參考文獻
1.林維君(2010)。癌症患者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系統性的文獻回顧。中華心理學刊,52(2),173-188。
2.許筱筠(2018)。以認知行為為基礎之睡眠衛教方案於預防乳癌患者癌症相關失眠之成效。〔出版之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3.葉芯澄(2024年11月16日),好眠心生活〔研討會演講〕。台北市長照據點心理衛生系列講座。台北市,台灣。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