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生命:23週早產兒的故事
一位媽媽經試管方式受孕,但懷孕過程不穩定,懷孕18週開始接受安胎藥物治療,童童選擇在23週又3天時來到人世間,當時他出生體重500公克,這場生命的競賽,對母親和她的寶寶來說,充滿了挑戰與未知。
關鍵時刻:急救黃金一分鐘
因為23週的胎兒被視為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醫護團隊迅速集結,包括婦產科及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為童童的到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早產兒出生時,膚色發紺、沒有哭聲、肌張力弱,醫護團隊立即啟動新生兒復甦程序,與時間賽跑。他們小心翼翼地將早產兒置於溫暖的處理台,快速套上新生兒包裹巾避免失溫,由於早產兒沒有自主性呼吸,輕柔的摩擦早產兒的背部、軀幹及四肢提供足夠的刺激;以抽吸管先口後鼻的方式協助清除呼吸道的羊水、分泌物;將早產兒頭部與頸部擺在自然或稍微伸展的姿勢,打開呼吸道後面罩迅速覆蓋在早產兒的口鼻,醫護團隊開始以每分鐘40-60次的頻率進行正壓換氣。幾秒後,早產兒胸廓開始有了微弱起伏,這表示醫護團隊執行有效的正壓換氣;在短短30秒内,醫師評估早產兒心率只有80次/分鐘,低於正常值;醫護團隊繼續進行正壓換氣,同時密切監測生命徵象;經過幾分鐘的搶救後終於傳來好消息-童童的生命力正在復甦!隨著心率漸漸回復到120次/分鐘以上,呼吸也變得更為穩定,膚色由青紫色轉為淡粉紅色。這場急救只是童童生命旅程的開始,醫護團隊安撫著早產兒的媽媽並告知寶寶的情況後,由家屬陪同一起將童童送往新生兒加護病房照護。
愛與守護:新生兒加護病房的照護
新生兒加護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成為童童的第二個家。醫護團隊為她提供呼吸支持、營養補充、感染預防等全面治療。他們的專業與耐心,與父母的愛與堅持,一起構築了這段生命奇蹟。父母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學習「袋鼠式護理」,透過皮膚接觸,給予寶寶安全感和穩定的心跳。每天的陪伴和努力,成為這場生命抗爭中最溫暖的力量。
然而,這場旅程也充滿著淚水與別離。童童在醫護團隊與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奇蹟生存,克服了感染與呼吸困難,逐漸能夠自主呼吸,並開始進食母乳。
生命韌性:重返家園的那一刻
經歷9個月的努力,童童終於健康出院,迎來人生的新篇章。這位23週早產兒的故事,是生命韌性與愛的最佳詮釋。醫護人員不僅是治療者,更是家庭的支持者,他們用專業與關懷撐起了無數新生命的未來。每一位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都是幕後英雄,用無聲的付出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這不僅是一場對生命的救援,更是對人性與愛的深刻頌揚。每一位早產兒的成長,都是對醫療團隊和父母堅持的最好回饋。
低週數以及低體重的早產兒是在一個身體機能非常不成熟且不穩定的狀況下來到這個世上,而25週以下極低週數以及1000公克以下極低體重的早產兒,對醫護團隊更是艱鉅的挑戰,要費盡心力才可以讓每一位巴掌仙子慢慢長大,順利的出院返家,黃金急救一分鐘關鍵時刻,也是影響早產兒未來生活品質重要的因素。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