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藥物性肝炎?
藥物性肝炎是指肝臟因藥物、草藥、保健食品或有害化學物質造成肝臟發炎損傷的疾病。這些物質進入體內後由肝臟負責代謝,若其代謝產物具有毒性,或引起過敏反應,就可能造成肝細胞受損。不過臨床上要確定是否為藥物引起並不容易,通常需先排除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等其它可能原因後,才會懷疑是藥物造成的。
如何發現肝臟可能出問題?
藥物性肝炎初期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有些人是健康檢查或抽血時才發現肝功能異常。但若出現以下情況,請提高警覺:
•持續性疲倦、食慾下降
•噁心、嘔吐、腹脹
•黃疸(皮膚或眼白變黃)
•尿液變深、糞便顏色變淡
•嚴重時出現意識混亂或嗜睡(肝性腦病變)
若近期有服用新的藥品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盡速就醫,並向醫師說明所有用藥情況。
哪些用藥習慣,其實正在默默傷肝?
藥物性肝炎的發生,並不限於某幾種藥物,而是與多種風險因素交互影響有關。以下幾種常見用藥情境,特別值得留意:
※長期服用多種藥物但未定期監測肝功能
※擅自調整藥物劑量或用法(如自行加量或縮短服藥間隔)
※同時使用多種藥品、保健品或中草藥,導致肝臟代謝負擔加重
※輕信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藥材或「強效補品」
※本身已有肝病、年紀較大或體質虛弱者,風險更高
藥物性肝炎該如何處理?
當醫師懷疑藥物性肝炎,通常會安排抽血檢查肝功能酵素,並視病情需要進一步安排影像檢查或肝臟切片。然而,最關鍵的處理方式仍是立即停用所有可疑的藥物或補品。
多數人在停藥後,肝功能通常可逐漸恢復,無需特殊治療,但復原時間可能需要數週至數個月。在此期間應定期追蹤肝功能,並避免飲酒或其他可能損害肝臟的行為。若病情嚴重,仍有可能進展為肝衰竭,甚至需考慮要肝臟移植。
預防藥物性肝炎,這幾件事請記得:
1.遵照醫師指示服藥,不自行調整劑量或時間。
2.使用保健品、中草藥前,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
3.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補品或偏方,尤其來源不明者。
4.長期用藥者,或有肝病高風險者,應定期檢查肝功能。
5.服藥期間避免飲酒,降低肝臟負擔。
結語:正確用藥,就是保護自己
肝臟雖然沉默寡言,卻默默為我們處理每天吃下的藥物與補品。別讓「補身」變成「傷身」,也別讓錯誤用藥成為身體的未爆彈。
只要從正確用藥做起,謹慎選擇、誠實告知、定期檢查,就是守護肝臟、守護健康最實際的行動。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