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膽結石的盛行率為5~10%,約20%膽結石病人會有症狀,符合膽囊切除適應症。膽囊切除術是消化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其中約有10~18%接受膽囊切除的病人可能合併有膽管結石,通常會引發肝炎、阻塞性黃疸、膽管炎、胰臟炎、術後膽汁滲漏及腹膜炎、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是膽囊切除術後併發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逆行性內視鏡膽胰攝影併膽管取石治療已取代開腹式膽管取石手術,成為目前常用的第一階段治療方式,優勢為不需接受全身麻醉手術;但由於膽囊結石會持續掉入膽管,大多數的病人接受內視鏡取石後仍需擇日施行膽囊切除手術,此為二階段治療。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精進,以腹腔鏡手術同時清除膽管結石和切除膽囊的一階段治療逐漸嶄露頭角,大量國際級文獻指出可節省醫療花費、縮短住院天數以及避免上述二階段治療的嚴重合併症如急性胰臟炎、十二指腸出血及穿孔,成為治療膽囊合併膽管結石病人的新利器。
高醫肝膽外科團隊創新研發的單孔腹腔鏡膽管取石合併膽囊切除手術,以單個兩公分的肚臍切口,一次同時處理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兩個問題,預防日後膽囊結石再次掉入膽管阻塞,不僅減少醫療支出,更可以避免逆行性內視鏡取石可能造成的急性胰臟炎、十二指腸出血或穿孔、保留膽管末端壺腹括約肌
(sphincter of Oddi)
的功能以免日後腸液逆流引起膽管反覆發炎、結石復發甚至癌變等問題。與傳統多孔腹腔鏡手術相比,單孔腹腔鏡手術傷口疼痛甚微,恢復迅速(大部分可經膽囊管探查;其餘需經總膽管探查者,可直接縫合總膽管,免放置T型膽汁引流管),術後平均不到四日可出院,且無需留置任何引流管,生活品質極佳;除此之外,手術疤痕藏在肚臍內,美觀滿分。
此項超級微創技術適用於所有適合接受腹腔鏡手術的膽囊合併膽管結石病人,我們目前已經累積超過240例,膽管結石清除率為99%(剩下一例的殘石由胃腸內科醫師以逆行性內視鏡取石成功清除),單孔完成率約95%,轉為開腹手術比例不到百分之一。與近年來國際文獻上數個大型多孔腹腔鏡膽管取石手術的臨床研究相比,我們Clavien-Dindo第二級以上的併發症比例較低(表現在水準之上),而膽管結石清除率、術後住院天數及轉換開腹手術率則居領先地位。另外,針對罕見的第二型Mirizzi
Syndrome複雜病例,我們亦研發出單孔腹腔鏡經瘻管膽管取石手術,結石清除率百分之百,術後平均四天可出院,結石復發率及膽管狹窄率均為零,獨步全球。單孔腹腔鏡取石手術亦可安全施行於老年病人,成果已發表於國際著名微創手術期刊Surgical
Endoscopy。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高醫 |
|
高醫 |
|
|
下午 |
|
高醫 |
|
|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