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治療」專刊
2025.08 第45卷第3期 執行編輯:林士軒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矯正治療「早」之道
【回本期目錄】
高醫牙科部齒顎矯正科   呂兆煜 主治醫師 (114年8月)

兒童及青少年「早」期齒顎矯正的重要性

在矯正醫師的日常工作中,兒童及青少年的患者,就佔了大約一半左右,當初診面對患者家長或主要照護者擔心地詢問:「醫生,請問我們家小朋友需要矯正嗎?現在就要開始治療嗎?」我們都會耐心地和小朋友的家長解釋『治療時機』的重要性。

針對不同的咬合不正問題,介入的時間當然就會有所不同,有些治療需要及早介入(例如:已至恆齒萌發年紀,但因空間不足導致恆齒無法正常萌發),而有些則可以先追蹤觀察(例如:輕微的齒列不整且不影響清潔),有些狀況甚至需要先等小朋友生長發育趨於穩定方可進行治療(例如:下顎過度生長發育,導致下顎產生戽斗情況),但不管是諮詢什麼樣的矯正問題,都會需要搭配矯正標準的資料收集(印齒模、口內外相片的拍攝、相關X光片照射)、分析並討論及訂定治療計畫,有時候甚至需要輔助牙科電腦斷層和會診其他科別協助(例如:口腔顎面外科)方能提供較完善的治療。以下將介紹幾個門診常見,且透過早期矯正治療能夠改善的問題。

1.齒列排列凌亂,透過矯正治療,改善清潔困難度並降低蛀牙風險:

許多兒童因牙齒萌發空間不足,導致牙齒擁擠、不整齊,而當牙齒過於擁擠時,清潔的死角便隨之增加、牙刷與牙線無法有效接觸齒面,導致牙菌斑累積並增加蛀牙與牙齦炎的風險。此外,若清潔不良情況持續存在,也可能進一步影響恆牙的健康發育。透過早期矯正治療,如擴弓、導引乳牙脫落、或利用簡單裝置重新分配牙齒空間,不僅能改善外觀,更可降低未來牙齒疾病的風險。(見圖1)

圖1

2.犬齒或其他阻生齒,早期接受矯正治療,並將阻生齒拉出:

上顎犬齒是口腔中萌發位置最複雜的恆牙之一。若犬齒因空間不足而發生阻生、未能順利萌出,可能會導致鄰近門牙根部吸收(見圖2-1),嚴重者甚至需拔牙處理。臨床上,透過早期X光診斷(見圖2-2)可及早發現犬齒阻生的潛在問題,若能在孩童約9至12歲階段介入治療,如移除乳牙、擴張牙弓或透過固定矯正裝置牽引犬齒順利萌出,不僅可避免牙根吸收的風險,也有助於建立完整且穩定的齒列結構。(見圖2-3、2-4)

3.咬合干擾導致前牙錯咬,經局部矯正治療,去除干擾、恢復正常咬合關係:

兒童期常見的咬合異常之一為前牙錯咬,這類錯咬不僅會影響門牙美觀,也可能造成下顎因傾向避開干擾,導致偏向一側發育,進而產生顳顎關節問題或臉部不對稱。若能在早期發現並進行局部矯正治療,如利用活動或固定式矯正器調整咬合關係,通常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良好效果,同時減少未來全面矯正治療的難度與時間。(見圖3)

4.生長發育調控,在適當生長階段介入,改善不良骨性顎間關係:

戽斗(因骨性下顎前突或上顎後縮導致)常具有家族遺傳傾向,且多在青春期生長高峰前顯現。若等到成年後才進行矯正,往往需配合正顎手術才能徹底改善。然而,在兒童或青少年生長高峰前期介入,透過功能性矯正裝置(如下顎頦托、面弓等)可引導顎骨發育方向,改善下顎過度前伸的情況,減少未來手術的必要性。此類治療須依據患者生長發育狀態,判斷黃金介入時機,因此定期就診與專業評估格外重要。

結語:

早期齒顎矯正不僅是著眼於「美觀」,更著重於「預防」與「功能」。對於處於發育期的兒童與青少年而言,及早發現並處理牙齒排列與咬合異常,可為口腔健康奠定良好基礎。建議家長若懷疑兒童有相關矯正問題,可安排初次矯正諮詢,讓專業醫師提供評估與建議,掌握最佳治療時機,為孩子打造健康自信的笑容。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 高醫 高醫 高醫
第三週小港
下午 高醫 高醫岡山
隔週
高醫   高醫
夜診 高醫
隔週
高醫岡山
隔週
高醫
隔週
小港
隔週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