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到想吐,腎結石是什麼?】 
			「醫師,我腰痛到想吐還合併血尿,怎麼辦?」 
			這是泌尿科門診裡最常聽見的哀號。腎結石,看似小小一顆,卻可能帶來劇烈腰痠痛、血尿、腎功能損傷,甚至引發嚴重感染。全球統計顯示,每十位成年人就有一位罹患腎結石,而七成以上的患者在治療後仍會復發。更可怕的是,多數人直到痛到無法忍受,或出現血尿等症狀,才驚覺腎裡藏了「石頭」,往往已造成腎水腫、甚至必須緊急手術。 
			【傳統檢查限制多,結石往往太遲才被發現】 
			傳統診斷腎結石,通常依賴X光或超音波影像,準確率僅約七成,且常常要等結石長大,甚至堵住輸尿管、造成腎水腫或劇烈疼痛時,才被診斷出來。此時不只病人痛苦,醫療體系也因此承受龐大急診與手術量的壓力。研究顯示,腎結石若未及早診斷,未來三年內發生阻塞、感染或腎功能損害的風險,比健康人高出四倍。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幫你提早看見「隱形的石頭」】 
			為了突破傳統檢查的限制,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醫師與國立中山大學跨域合作,研發出「愛石通(iStone)」人工智慧腎結石輔助篩檢系統。這項系統,只需輸入血液和尿液的數據,就能在幾秒內計算腎結石風險,準確率高達92.7%,遠優於傳統檢查方式。換句話說,不需要昂貴儀器或繁瑣檢查且不須暴露輻射,就能提前揪出潛在風險,把危機消弭在無聲無息之中。 
			【省痛、省錢、更省社會成本】 
			腎結石相關醫療花費每年高達五十億元健保支出,且經常佔用急診與住院醫療資源。透過「愛石通」的推行,病人不必再痛到無法忍受才匆匆就醫,也可減少手術、急診、住院等龐大醫療費用。目前,「愛石通」已於高醫試營運,門診醫師只需一鍵,就能快速得知病人腎結石風險並進行轉介,大幅提升診療效率。未來若推廣至基層診所與健檢市場,更可讓腎結石檢查普及化,提前守護大眾腎臟健康。 
			【七年研發,台灣醫療科技登上國際舞台】 
			「愛石通」的誕生,背後是一段長達七年的堅持與努力。這支結合醫療與工程專業的團隊,從基礎研究、在多篇 SCI 
			國際期刊發表成果,到完成臨床驗證、軟體開發、國際標準認證,並取得專利,一步步穩紮穩打,持續精進。 
			2024 年,「愛石通」榮獲歐洲泌尿科醫學會「Helmut Haas 
			Award」,成為歷來唯一獲此殊榮的亞洲團隊。同年,更獲得台灣醫材領域最高榮譽—國家新創獎的肯定,讓台灣泌尿醫療科技創新成果,成功登上國際舞台。 
			【用AI改寫命運,從「被石頭痛找上門」到「先一步找到石頭」】 
			腎結石不是富貴病,也不是罕見疾病,它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過去,許多人只能在痛到受不了時才驚覺腎臟裡藏有結石;如今,「愛石通」要翻轉這個宿命,讓腎結石防治提前到「無痛、無感」的階段。在AI時代,腎結石不再是難以防範的意外,而是能被預測、被監控、被治療的疾病。這不只是科技的進步,更是一場守護全民健康的革命。用人工智慧,讓「石頭痛」不再找上門,而是由你,先一步看見它、解決它,守住腎臟健康,也守住幸福人生。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陳浩瑋 醫師   門診時段
 
			
				|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上午 |  | 高醫 |  |  |  | 高醫 |  
				| 下午 |  |  |  |  |  |  |  
				| 夜診 |  |  |  |  |  |  |  
		  
		  
		  
		陳妤甄 醫師   門診時段
 
			
				|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上午 |  |  |  |  | 高醫 |  |  
				| 下午 |  |  | 高醫 |  |  |  |  
				| 夜診 | 高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