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 
			ED),指的是男性在性行為中無法獲得或維持足夠硬度且令人滿意的勃起。根據統計,四十歲以上的男性族群,每三位就可能有一位有勃起功能的問題,其原因多半為血管老化,或可能由慢性疾病、手術等引起。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不良以及生活壓力漸增,年齡層更有逐漸年輕的趨勢,「小鳥行不行」已然成為全體男性需要面對的課題。 
			傳統上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以口服藥物(PDE5, Phosphodiesterase type 
			5抑制劑),也就是俗稱「藍色小藥丸」的威而鋼,或是以每日服用能隨時「提槍上陣」的犀利士為主,但藥物治療多為「治標」,能暫時改善症狀但無法根治,以致患者往往對於「會好但不會斷根」會有疑慮,進而詢問有「固本」之治療。近年來,「再生醫療」概念為勃起功能障礙治療帶來新希望,目標是促使陰莖海綿體組織以及內部血管修復再生。目前,根據美國泌尿科醫學會以及歐洲醫學會治療指引,證據力較強的治療方式為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Li-ESWT),而其他的治療方式如:富含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幹細胞(Stem 
			cell)或者外泌體(Exosomes)等也是目前泌尿醫學界努力的方向。 
			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 
			低能量震波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能量療法。其原理是震波造成陰莖組織的微損傷,誘發修復反應(釋放生長因子並招募幹細胞),促進血管新生以增進陰莖血流。臨床效果上多項研究已證實,低能量震波治療對因血流不足引起的輕中度勃起功能障礙有明顯幫助,患者的勃起功能評分和硬度在治療後明顯提升,且幾乎無嚴重副作用。 
			血小板血漿療法 
			此治療是將患者血液中濃縮的血小板血漿注射回陰莖,以釋放豐富的生長因子來參與組織修復並改善陰莖血流,增強勃起功能。目前臨床研究顯示此療法安全性良好,且患者感受副作用輕微,並有機會帶來輕中度的勃起功能改善。部分研究亦證實搭配口服藥物或者低能量震波治療更可有相輔相成之療效,達到比單一治療更好的改善效果。 
			幹細胞療法及外泌體療法 
			幹細胞因其未分化的特性,具有細胞再生潛力,此療法藉由將患者自體幹細胞(如骨髓或脂肪來源)培養後注射回陰莖海綿體,期待分化成新的血管或神經細胞,或透過釋放生長因子來促進組織修復。而外泌體通常藉由培養幹細胞取得,其中含有傳遞訊號的蛋白質、核酸、代謝物等細胞與細胞之間相互溝通的物質。在動物實驗上,注射於陰莖後發現外泌體有助於再生海綿體內皮細胞和增加一氧化氮酶,並減少海綿體纖維化。國外初步研究顯示這兩類療法皆有助改善輕度勃起功能障礙,幹細胞注射後患者的勃起能力有所提升,部分甚至達到足以完成性交之勃起,且沒有嚴重不良反應。不過由於仍皆處試驗階段且樣本數有限,這類療法皆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其在人體的治療效果。 
			「重振雄風」以及「金槍不倒」自古以來皆是全世界男性的希望,隨著科學進展,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研究證據,讓再生醫療真正成為克服勃起功能障礙的可靠利器,讓醫師能夠實現妙手「回春」。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