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一位女性放射腫瘤專家,我深知每位乳癌患者在面對治療時心中的疑慮與不安。乳癌治療的成功不僅來自醫療團隊的精湛醫術,更來自患者對自身健康的認識與積極配合。放射治療作為乳癌治療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主要目標在於破壞殘留的癌細胞、降低局部復發風險,同時維持周遭健康組織的安全。接下來,讓我們深入了解放射治療的基本概念、注意事項以及近期的新技術與方向,帶領大家從容面對治療過程,點亮充滿希望的康復之路。 
			一、放射線治療的原理與流程 
			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輻射精準地破壞癌細胞的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使其失去分裂與繁殖能力。治療前,我們會透過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進行細緻的定位(simulation)與劑量規劃,確保輻射束能精準照射於病灶,同時盡可能保護周遭正常組織。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定期回診,醫師會根據反應及副作用情況進行調整,確保整個療程既安全又有效。 
			二、治療期間與日常注意事項 
			在接受放射治療期間,患者可能會出現局部皮膚紅腫、乾燥、脫皮甚至輕微的刺痛感,這些都是皮膚對輻射反應的正常現象。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建議: 
			1.皮膚護理:治療部位應保持清潔與保濕,避免使用含酒精或刺激性成分的護膚品。可選擇醫院推薦的溫和護膚產品,並避免日曬,以免加重皮膚敏感。 
			2.舒適休息:充足的睡眠與適度運動有助於加強免疫力,協助身體自我修復。建議患者在治療期間適當調整日常作息,避免過度勞累。 
			3.營養均衡:合理飲食不僅能提供充足能量,還能幫助細胞修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與穀類,同時配合適量的蛋白質,增強體力。 
			三、最新技術與治療趨勢 
			近年來,乳癌放射治療技術在精準度與安全性方面有了顯著突破。以下幾項技術已逐步應用於臨床: 
			1.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此技術運用複雜的電腦演算,自動調整輻射劑量分佈,使治療能更精確地對準腫瘤,同時降低周圍正常組織受到不必要的輻射傷害,進一步減少副作用。 
			2.影像導引放射治療(Image Guidance 
			Radiotherapy,IGRT):在治療前或治療過程中,透過影像系統即時確認腫瘤位置,確保輻射準確度。這對於因呼吸或體位變化而導致位移的乳房區域尤其重要。 
			3.核磁共振影像導引全方位放射線治療(MR-Linac):高醫擁有全臺灣第一台核磁共振影像導引全方位放射線治療儀,為結合MRI(核磁共振成像)與直線加速器的最先進放射治療設備,以其獨特的”即時確認”腫瘤的形狀與位置調整治療計劃,能在更精細地將輻射副作用降到最低。 
			四、醫病合作與個人化治療 
			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腫瘤特性都不盡相同,因此放射線治療亦需量身訂做。治療前,醫療團隊會根據患者的臨床檢查結果、影像資料以及全身健康狀況,制定最合適的治療計劃。患者也應與醫師保持密切溝通,反映治療期間的不適症狀,讓治療團隊及時調整策略,讓療程更為順利。這種醫病間的密切合作,使得治療效果得以最大化,也讓患者在心理上感受到更多的支持與關懷。 
			五、面對未來的希望 
			雖然乳癌治療往往讓人心生畏懼,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放射治療不僅越來越安全有效,且副作用也大大減輕。每一次治療,都像是一束充滿希望的光,點亮患者前行的道路。放射治療在臨床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技術不斷革新,帶來更高的準確度和安全性。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遵守放射腫瘤專科醫師的指示,更應當積極照顧自身的生活習慣與心理健康。只要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並落實上述注意事項,相信在醫療團隊的專業指導下,定能迎來康復的那一天。當醫學科技與個人積極態度相結合時,我們就能共同打造一條充滿希望、關懷與康復的光明大道。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