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罹患消化道癌怎麼辦?

胃腸內科 詹昌明 講師(88年9月)


在當今的社會醫療制度下,家中有人患病,除非是一般感冒,急性胃腸炎或其他門診就能解決的小病,否則一旦患需住院治療的疾病則一人有病等於家中二或三人同時患病,理由是需有人輪流請假甚或辭去工作(若療程需很久時)來照顧患者,不然的話則需花費約等於一個或二個人的薪資請人幫忙照顧,更奇怪的是當屬於後者之情況下,所給付之幫傭費,雇主尚須付所得稅,亦即不能抵扣所得。

消化道是一管狀器官,若患惡性腫瘤臨床上最直接影響的是管道阻塞,除非這惡性病灶能及早被發現(早期癌)而治療。若能早期的發現,就是患者中幸運的一群,也是醫師最能幫上忙的地方。但要求得如此善果需有二個條件,一是病人對自己健康狀態的警覺性高,稍有不妥則速尋醫。二是醫師能力足以及早發現病灶區。故對一些病人家屬當伴隨病人看病時,常聽到的一句話說「我的媽媽(病人)一向身體很好也很會忍耐,稍微病痛不在乎,今天肚子很難過,所以來看醫師」這種話對醫師言,並不是好消息。不幸且多數的一群則是晚期的惡性腫瘤,臨床症狀不外乎吞嚥困難、腹脹、嘔吐、大便不通(以上皆是阻塞症狀),或者是轉移的症狀如黃膽(肝)、咳嗽、呼吸困難(肺)、脊椎痛(骨)、腹水(腹腔)等等……。

談到消化道癌病人的處置,實際上有三個角色,每個角色有其表演的位置(若假設人生是一個舞台的話)。第一個角色是病人,且通常是最後知道自己診斷的人。這個角色所扮演的是沮喪,原因是住了院需麻煩家人,被醫師指定的檢查那麼多,翻來覆去的,行動又受限制或許連進食都受限制,其中某些檢查又不是那麼輕鬆,如抽腹水、做胃鏡(其實沒那麼可怕)、做大腸鏡等等,想問檢查結果又怕(因怕知道結果,心情受不了),天天注視著醫師與家人的眼神。有時會聽到「我某某人,努力一輩子,沒做虧心事,怎麼受此罪過」,由此可知病人沮喪其來有因。

第二個角色就是醫師,當然是想根除其病最好了(通常是力有未逮),所需方法通常是開刀將病灶切除,次之是病灶不能切除但需不讓病人餓死或大便脹死(胃腸道阻塞),讓病人活得足夠時間來做其他較緩和性的治療,通常這種治標性的方法稱另類的開刀(治標性的開刀),或以內視鏡治療(如置放人工食道管道,雷射腫瘤部分切除等)好讓胃腸道暫時通暢以維持病人之營養。而緩和性的治療則含蓋有放射性治療、腫瘤之局部性動脈注射化療,或全身性的化療等。有時為減輕病人併發症,如肋膜腔或腹腔積水而需作併發症區之局部藥物灌注。以上治療不可否認地會對病人造成壓力、疼痛、嘔吐、腹瀉、暫時之行動不便,故醫生的角色是治癒疾病,若不可得的話則治標疾病,再不得的話則減輕病人病痛提高生活品質或提高病人之生活尊嚴。

第三角色就是病人家屬,在瞭解病人與醫師的角色後,家屬應可概略知道所要扮演的部份,當然這部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個人認為有幾點可以幫忙,(一)是鼓勵病人,其中含蓋精神面與肉體面,前者表示對於病人之不幸,家人的幫忙是一種應該之回饋(若病人是長輩的話)或愛心(若病人是晚輩),使病人有窩心的感覺,讓病人想到這麼一個女兒或媽媽真好,(二)是做醫師與病人間的溝通橋樑,家屬在瞭解治療中每一程序與預期的目標後,正面地幫忙病人勇於接受每種治療的過程。但有時亦會遇到反向幫忙,比如常聽病人家屬回答醫師說「我的母親年紀已老且心理害怕或怕痛做××檢查或××治療,是否可順著她老人家就不要做××檢查或治療」,事實上我們有這種問題時,常自忖與衡量,當家屬順著病人,是幫病人或害病人?若不治療,終究病程還是會繼續走下去,該痛或該有的症狀還是會一一浮現。(三)是告知病人最後的診斷,常遇到病人家屬要求醫師暫時不要告知病人病情,那麼家屬要如何告知病人呢?需要不需要告知呢?私下認為若病人是成年人瞞著病人是不對的,因為瞞著她或他事實上你已無形中主宰她或他的命運,而病人應有權利主宰自己的命運,尤其若病人的自主性強,事業很大,她或他可事先安排很多身後的事情,被這麼一瞞則亂了,事實上瞞也只能瞞一時,在病程近尾聲時,病人終究會知道的。若不瞞病人?要如何告知病人?私下認為只有委婉,間接與直接依時運用了。(四)是中藥與偏方的問題,這種病人不似一般腹瀉或流行性感冒,中藥與偏方特別多,有時特別貴,據推測使用的不少,有效嗎?不知道,無效嗎?也不知道。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為病人製造出另一種病。比如罹患大腸癌已夠傷心了,再製造出一個胃出血,增加病人的負擔,或者來不及止血治療而死在胃出血,這是當家屬鼓勵病人服用偏方時要考慮的地方。

臨床上所遇病況千變萬化,遇到病人心態的表現也似萬花筒,遇到病人的家屬反應也似天上之繁星,但有一點三個角色都一致的是「治癒病人」、「治標病人」、「減輕痛苦,提高病人尊嚴與生活品質」。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