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型類固醇--控制氣喘的利器

小兒科 黃麗瑛 主治醫師(小港院區)(88年9月)


小敏氣喘發作的頻率似乎較以前頻繁許多,十分憂慮的媽媽帶著小敏到門診,希望能有較好的治療,控制氣喘的發作頻率。門診的醫師跟小敏媽媽說:小敏需要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來治療。只見小敏的媽媽面有難色的說:「不要吧!用類固醇不好,會有副作用,我們不要用類固醇,還有沒有其他的藥物﹖」

其實現在認為氣喘的發作,已經不是過去所說氣管收縮如此簡單的理論而已。現在認為氣喘是呼吸道的一種發炎反應,造成呼吸道粘膜腫脹、分泌物增加、呼吸道變窄等表現。因此在治療上也不再只是單純的使用氣管擴張劑,而必須使用抗發炎的藥物才能有效治療。而類固醇便是一種很有效的抗發炎藥物。在氣喘發作較嚴重時,往往需要使用針劑或口服類固醇,才能有效的控制氣喘發作。而在吸入型類固醇出現後,已逐漸成為第一線用藥,能有效的控制氣喘的發作,自一九九○年代開始,各國氣喘專家所編撰的「氣喘診治準則」中,已將氣喘分成四個等級,依四級階梯式的治療,其中除了第一級輕度間歇性氣喘只需在發作時使用乙型擴張劑外,其餘各級均需加入吸入型類固醇來治療。

吸入型類固醇是直接利用藥物吸入送至肺部,作用到呼吸道粘膜,不必像針劑或口服類固醇,需經血液循環輸送至肺部才能發揮作用。也因此吸入型類固醇可用很低的劑量,即可達到預防氣喘發生的目的,而劑量的差異有多大呢﹖若約略的估計,一個兒童急性氣喘發作所使用的口服類固醇,約相當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二至三個月的劑量,由此可知吸入 型類固醇劑量是相當輕微的。

根據統計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除非是高劑量使用,否則並不會影響小孩之骨骼之生長,更不可能出現類固醇常見之副作用如月亮臉、水牛肩等症狀。反而因為氣喘 發作次數減少,使用藥物的機會減少 , 日常生活可正常進行,小孩的生長發育可顯著收善。

許多家長擔心一旦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便需長期使用依賴此藥。其實氣喘的治療是依分級階梯式的治療,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大約每隔二至三個月需再評估其當時的情形,若情形改善,便可逐步的減量,甚至可達完全停藥的階段。

而在使用吸入型類固醇的副作用上,主要是一部份的藥物會殘留在口腔,導致口腔黴菌的生長,因此在使用藥物後立即嗽口,便可減少此情形的發生。而少部份的人因吸入的刺激而咳嗽,可使用輔助性的貯藥器來減少刺激,增加藥物的吸收率。

其實吸入型類固醇可說是一種安全極高,對氣喘控制效果又很好的藥物,其副作用也小,家長應可安心使用,不必太過恐懼。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