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腫瘤手術之新利器--簡介麥瑪通乳房切片診斷系統

胃腸及一般外科 侯明鋒副教授 黃宗人主任(90年6月)


由於台灣經濟的發展,飲食的西化,環境的惡化,農藥的濫用,正促使台灣女性乳癌的發生率由十年前的每十萬人口的十八人提升至三十四人。而近年新發生的乳癌病例為每年三千多人,因此在衛生署及各醫療院所的健康教育推廣上,極為重視女性乳癌的治療及保健,在乳癌的診斷及治療也隨著醫學的進步亦有多樣的發展。尤其是早期乳癌,可以採用腫瘤切除及淋巴廓清術的乳房保留手術,不必像過去的乳房全部切除手術,當然不能做乳房保留手術的腫瘤,在做乳癌全切除手術,亦可同時由整形外科接續馬上做乳房重建手術,讓乳癌患者在切除乳房之後仍然擁有美麗的外觀。而為了避免因腋下淋巴腺的全部廓清手術引起的手臂水腫,亦漸由哨兵淋巴結切片取代,均是可以降低乳癌患者的外觀變形及術後的併發症。雖然經由如此說明,且早期乳癌的治療成效良好,但是大多婦女在摸到乳房腫瘤時,一定談癌色變,再加上保守心態,有乳房硬塊,除了想到乳癌,更是害怕動手術影響乳房的外觀,尤其乳癌在台灣的發生年齡平均是四十八歲的中年女性,心理層面的衝擊更是不在話下,也因此常常延誤就醫。

根據本院外科的統計,事實上,乳房硬塊需要進一步切片檢查的約佔所有病人的十%以下,而依本院十二年的乳房手術共計九千六百二十二例中,其中因乳癌手術者共二千一百例,而良性乳房腫瘤約佔七千五百二十二例,佔手術病人的七十六%,良惡性比例為三比一,顯示即使摸到硬塊或者在乳房超音波及放射線攝影檢查後,仍需手術者約有四分之一屬於惡性。因此在這些因良性乳房腫瘤開刀的女性,是否能夠不用傳統手術來切除其病灶,免除傳統手術的疤痕,並取得充足的病灶組織,做為診斷的依據對外科醫師就是一大挑戰。

本院為求在不破壞女性外觀的情形下,讓婦女同胞也能得到一流的診治,不惜重資,購入了南台灣第一台最新型的「麥瑪通乳房切片診斷系統」。其原理乃是在乳房超音波的導引下,確定乳房腫塊位置及大小,在局部麻醉下,利用直徑約○•五公分的穿刺針配合內置的圓形旋轉刀片及真空吸引器,將此針穿入腫瘤,固定後,重覆利用其圓形刀片將腫瘤切成圓條狀,並藉真空吸引器的力量,將組織吸出,直到全部切除為止。一公分大小的腫瘤約只需切取八次,十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在利用超音波確認完全切除之後,即可將針抽出,並壓迫止血即可,而乳房外表只留下一個約○•三公分的傷口,不必縫合,患者即可返家。

本院自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共利用此套設備執行了三十例乳房腫瘤切取術,平均年齡約四十二歲,其中兩例為不可觸摸型的早期乳癌,十例屬纖維腺瘤,四例屬乳房導管增生,十四例屬於乳房纖維囊腫,而術後二八例無合併症,只有一例輕微血腫,而三十例均對穿刺傷口滿意,可謂是「無疤痕」的乳房腫瘤切除手術,效果良好。

然而使用此系統亦有所限制:(一)不能充分合作的病人(二)臨床上明確乳癌者,當然,醫師需為臻熟乳房超音波診斷之外科醫師,由於此為最新的乳房腫瘤診斷切片儀器,健保尚未給付,每次手術,病人約需自付一萬伍仟元,當然在乳房疾病不只要診斷正確,更要不傷害乳房的外觀,對於年輕未婚的女性而言,此種儀器是一最佳的選擇。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