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大腸直腸癌與最近的癌細胞轉移技術

胃腸及一般外科 王照元 助理教授 謝建勳 主任(91年12月)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癌症從民國七十一年以來就是國人的頭號死因。在未來數十年,癌症仍是威脅國人健康的大敵。近來台灣因為飲食習慣的西化與環境的變遷,大腸直腸癌的罹患率持續上升,分別名列男、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三位,國內一年約有六千多人罹患此癌症。發生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主要是基因遺傳與環境因子所致。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在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上,有其一定的角色,估計大腸直腸癌的一等親得到此癌症的機會較一般人高二至三倍,而家族性多發腺性息肉症病患在40歲左右幾乎百分之百轉變成癌症。除了與遺傳相關的大腸直腸癌外,皆為不具遺傳傾向的偶發性大腸直腸癌佔百分之九十以上。另一個與大腸直腸癌有極密切關係的因子就是飲食習慣。過去許多研究顯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高油脂的食物,更會影響到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此外像多食用紅肉、喝酒、抽菸、飲食中缺乏纖維、蔬果等皆屬於危險因子。

大腸直腸癌若能在早期診斷出來其治愈率仍是相當高的。常發生的症狀包括有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有黏液或變細、大便中混雜著血液、裡急後重(排便後感覺還有殘留感)、排便時常有疼痛或異常感、長期下腹部疼痛、腹部可觸摸到腫塊或不明原因的貧血。所以當民眾發覺身體出現有上述等現象時,應該儘早尋求大腸直腸專科醫師治療,不要因害怕做檢查而延誤病情。而大腸直腸癌預防之道包括有生活起居要規律、適度運動、減輕精神壓力;飲食要新鮮、避免辛辣、刺激、油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注意糞便的形狀及顏色;每年定期糞便潛血檢驗;有家族病史者,除定期糞便潛血檢驗外,定期大腸鏡檢查仍有其重要性。

由於大腸直腸癌手術技術的精進與推陳出新的化學治療藥物的陸續上市,近年對於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成績已有逐年提升的成效。而民眾對於以外科手術來治療大腸直腸癌千萬不要排斥,因為手術切除大腸直腸癌仍是目前所有治療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最近一年多來,本科與本校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全力開發之以血液偵測大腸直腸癌分子標記,在偵測大腸直腸癌微細轉移的初步成績更是令人振奮。此檢驗方法原理乃利用分子生物技術將血液中微量癌細胞的去氧核醣核酸放大數千萬倍後來偵測其中的癌細胞基因變異情形,以提高檢驗方法的靈敏度。對於一些血液腫瘤標記不會升高的大腸直腸癌與影像學不易偵測的微細腫瘤細胞轉移病患,更可以彌補此方面資訊的不足,對於傳統上依賴血液腫瘤標記與影像學檢查來偵測癌症轉移與復發的醫師與病患不飭是一個將來的希望所在。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