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緊急心導管介入性治療

心臟內科 朱志生 主治醫師 賴文德 主任(92年12月)


近十幾年來,有關冠狀動脈心臟病的診斷與治療,不斷有新的研究與觀念發展出來。尤其針對病人持續胸痛後,心電圖檢查上有明顯ST波段上升(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簡稱STEMI)的嚴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如何在緊要的黃金時間十二小時內實施再灌流治療(Reperfusion),打通已經完全阻塞的血管,也已經有更清楚的治療準則。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研究表示,在這分秒必爭的黃金時間內,最常被延誤的部份,就是病人抵達醫院急診就醫太晚,如何加強一般民眾對於胸痛的認識與警覺,如此類病人常有呼吸困難、心悸、頭暈、冒冷汗等相關症狀,是目前冠狀動脈心臟病衛教很重要的一環。

一般而言,再灌流治療可分為以藥物投與(血栓溶解劑,如t-PA)或是用心導管介入性治療方式(緊急經皮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以下簡稱primary PTCA),目的皆著眼於挽救正在壞死垂危邊緣的心肌組織。血栓溶解劑若能在病人胸痛後二小時內投與,效果最好,但隨著每小時時間的流逝,效果便不斷打折扣,再加上t-PA有其潛在導致顱內出血的可能性,若病人又有施打血栓溶解劑的禁忌症時,就應該將primary PTCA列為優先考慮。另外,當病人因為心肌梗塞併發心因性休克時,primary PTCA也應該是首要選擇。

經皮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是一種由心臟科醫師主導進行的技術,作法則是利用一組末端具有可以膨脹之氣球的導管,經由周邊動脈進入主動脈,再進入冠狀動脈到達狹窄或阻塞的部位,再把氣球部位膨脹起來,以撐開狹窄的部位。若病灶在氣球擴張後沒有達到預期的改善或有再狹窄可能時,還可以考慮置放血管內支架(stent)。手術完後,仍須進入心臟加護病房內密切觀察二至三天,監測血行動力學,並且加上使用各種抗血小板、抗凝血劑藥物來防止這些崩裂的管壁再度發生血栓或狹窄。對於解剖構造及病理上若不適合或不能作PTCA之病例,本院有堅強的心臟外科團隊隨時可接手作緊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對於有需要的病患提供最佳的醫療服務。

二十四小時待命的緊急經皮心導管冠狀動脈擴張術,並非每個醫院都能實施,因為需要緊急動員好幾個單位,包括急診單位、心臟科、心導管室、心臟加護病房,並且必須有心臟外科醫師隨時準備應變。要全天候廿四小時待命,可想而知要投入的人力相當多,在彼此的協調運作上也需要具備團隊作戰的默契。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primary PTCA團隊,自從三年前組織成立運作以來,已經成功地挽救許多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患,不但降低了病人心肌梗塞後的死亡率,也減少病人在心肌梗塞後心臟功能的缺損。配合醫院落實緊急醫療的使命,我們希望可以為大高雄地區的民眾,在急性心肌梗塞的處理上,提供更立即、更迅速、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