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千千結--淺談產後憂鬱症

婦產部 郭秋虎 主治醫師 蔡英美 主任(93年9月)


「坐月子」的產後調養文化,在我國傳統社會中是被重視的「產後憂鬱症」,似乎較不「流行」,但近年由於工商發達,小家庭應運而生,傳統的三代同堂逐漸式微,社會普遍「e化」,因此,有著五星級般的設備、享用六至八餐國宴般的食療、專業的按摩、有氧舞蹈等『五星級』坐月子中心因應而生。然而,再豪華的設備也抵不過自己溫馨的家;再昂貴的食材,也抵不過母親親口吹冷的那碗四物雞湯;再多專業人士的陪伴,也扺不過自己丈夫的牽手情。因此,產後婦女處在這個「e化」的社會中時,「產後憂鬱症」也順勢盛行。

根據文獻資料統計,在產後三到六天內約有五十%的婦女會有「產後憂傷」(postpartum blue)的情形,這可能是產後黃體素(progesterone)、助孕素(estrogen)遽降所造成。一般臨床上所表現的病症包括:失眠、啜泣、情緒低落、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及易受外界影響。「產後憂傷」婦女可能只出現上述全部或部分症狀;而上述全部或部分症狀,可能只出現幾個小時,甚或持續幾天。而治療方面則主要是以心理支持療法為主。

產褥期婦女的憂傷情形如如果持續惡化,使得症狀日益明顯,且症狀持續二週以上,我們則稱之為「產後憂鬱症」,其主要症狀如附表所列。就發生率而言,約有8%至15%的產褥期婦女在產後2至3個月時會罹患「產後憂鬱症」。而產婦若在青少女時期有過憂鬱症狀,則其危險性會提高至30%。若已有過產後憂鬱症病史的婦女,其再罹病比率提高至70%。若目前已進入產後憂傷期,又有罹患過產後憂鬱症病史的婦女,其再罹病比率更提高至85%。單獨的支持性療法並不足以治療這類病人,需使用抗憂慮、解憂鬱藥物、甚或電痙攣刺激法。

憂鬱症診斷標準

一、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或樂趣。

二、時常覺得情緒低落、憂鬱、或絕望感。

三、經常覺得胃口不佳或食慾增加。

四、常常覺得無法入睡、或淺眠,或睡眠過度。

五、覺得疲倦,或缺乏活力。

六、時常覺得自己很遭,或是個失敗者。

七、無法集中精神做事,如閱讀報章雜誌、或看電視。

八、急躁不安,坐立難安而走來走去或移動,說話變緩慢。

九、在過去兩個星期內,有想過最好死掉,或用其他方式來傷害自己上述有五種症狀以上且持續兩週,可診斷為憂鬱症。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