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的近接治療

泌尿科 黃書彬 主治醫師  放射腫瘤科 連熙隆 主任(93年12月)


何謂攝護腺癌之近接治療(Brachytherapy): 

“Brachy”源自希臘字,意思為近、短距離;所謂近接治療是指將放射性射源置放在靠近(攝護腺)腫瘤附近、或直接置放於腫瘤中,藉由其蛻變所產生的能量射束來治療腫瘤的技術。近接治療最主要的特點是射源(radioactive source)位於欲治療的組織標的內,可將放射線能量作用於腫瘤組織上而不影響周邊重要的器官及組織(如膀胱、直腸)。

攝護腺癌近接治療的適應症:

根據美國近接治療協會的建議;近接治療對於臨床上低危險性的侷限性攝護腺癌(指Stage T1-T2a, PSA小於10 ng/ml或Gleason Score £ 6)可作為單一治療。但對於有較高危險性的攝護腺癌(如PSA> 10 ng/ml, Gleason Score > 6, 或較大體積的T2b腫瘤),需考慮輔助予以外部放射線照射治療或輔助性賀爾蒙治療。

攝護腺癌近接治療的分類:

基本上,近接治療包括三個步驟:治療前的計畫、射源的置放(組織插種)與插種之後的放射計畫與評估。隨所用射源的不同,可分兩大類:(一)永久性核種植入(permanent seed implant):所用射源有碘-125, Pallium-103等,其射源植入攝護腺後不再取出。(二)暫時性核種植入:所使用的射源為銥-192,藉由經直腸超音波導引下經會陰置入導管 (如圖一所示),接著作電腦斷層,由電腦根據各導管的位置與攝護腺之空間關係計算出最適合的放射劑量圖形(如圖二所示),再由電腦控制將射源依序經導管進入攝護腺中作用,療程完後射源與導管即取出。由於國內沒有生產放射射源,須由國外進口,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的攝護腺近接治療形式均為暫時性核種植入。 

攝護腺癌近接治療的過程:

整個過程約需住院四到五天,包括術前檢查、組織插種、治療計畫、放射治療療程與術後之恢復,一般出院後尚需四至五週的外部照射療程。由於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所以手術費與部分耗材需自費,約需新台幣50,000元左右。

對攝護腺癌控制效果, 治療上之限制與可能之併發症:

根據文獻報告,近接治療對侷限性攝護腺癌的治療效果與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效果相當,並可顯著降低傳統外部照射的併發症。當然,近接治療也有一些限制,包括攝護腺體積大小(如大於50cc,技術上較困難)、恥骨的角度、先前是否曾接受過經尿道攝護腺括除手術(TURP)…。可能的併發症包括暫時性的解尿困難與血尿…等。

結語:

侷限性攝護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與放射治療,隨著影像系統(經直腸超音波、電腦斷層…)與電腦計算、控制系統的進步,攝護腺的近接治療已逐漸普及並有良好的治療成效,本科在吳文正主任與放射腫瘤科連熙隆主任的大力推動下,成功引進此先進的技術,為本院攝護腺癌的病友提供另一項治療的選擇(本科網頁: http://www.kmuh.org.tw/www/uro/index.htm)。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