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沉思   

醫師社會角色的省思

精神科 柯巧俐 主治醫師(94年3月)


台灣的醫療發展史就是台灣現代化歷史的縮影。民俗醫療、漢醫、西醫的醫療模式轉變,隱現出台灣開發的脈絡與軌跡。從英國長老教會的醫療傳道,馬雅各等外國醫師帶入了台灣社會所陌生、排拒的西方醫療開始,現代醫學開始了在台灣的發展。後來日本的後藤政策建立了台灣醫療體制和醫學教育的雛形。

從航海時代荷蘭、西班牙的佔領,視台灣為化外之地的清廷統治,到後來日本殖民和國民政府流亡政權,台灣始終擺脫不了歷史的悲情和殖民色彩。然而在不同時空、不同政權之下,台灣人醫師前輩在人民追求獨立、進步與反抗殖民統治的過程中,貢獻智慧和力量,無私地付出對社會的關懷和對台灣的愛。台灣醫師扮演的不只是醫師的角色,還是有良心的知識份子與社會領導階層的角色,因為”下醫醫人、上醫醫國”的精神與犧牲,使得醫師一直是榮受人民的尊敬與愛戴的。但是在政權迫害的無奈,時代的變遷和醫療生態的轉變之下,醫師一日日失去了他在社會上擁有的崇高地位。從日治時期的政治獄,到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的迫害濫捕,台灣醫師始終承受著統治者極度的壓迫。二二八事件是醫界卻步、沈默的原點,自此醫界失去追求理想的勇氣與信心,在爭取自由、人權和社會公義上缺席了半個世紀之久。

社會多元化與其他專業領域相繼抬頭發展,現代台灣醫師缺乏了對社會國家的熱情與參與,我想才是醫師專業今日面臨嚴重挑戰的主要原因。台灣醫療發展的百餘年,經歷了不同時代背景的衝擊而呈現今日的景象,一個現代的台灣人醫師不得不去重新思索醫療的本質、調整心態去面對社會的多元。伸出觸角,走出單純的醫療工作的象牙塔!唯有再次以充滿熱情與理想的人文關懷,貢獻給我們所愛的台灣土地與人民,建立醫界的自尊、自信與自律,如此才能再次尋回社會對醫師及醫療專業的敬重。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