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性脊椎體壓迫性骨折之新治療--人工骨水泥經皮椎體成形術與椎體擴撐復位整形術

腦神經外科 林志隆 助理教授 影像醫學部 王建國 助理教授(94年9月)


台灣每年約有6萬人因骨質疏鬆而造成脊椎骨折,除了常出現在中年以上女性的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外,也可能因腫瘤或藥物引發的次發性骨質疏鬆症而引起。病患常因不小心跌倒或搬重物,而導致脊椎椎體骨折,引起嚴重的背痛,使得病人無法行動。

以往這類病患的治療以臥床休息、止痛藥物或以背架支撐等保守療法為主,而治療時間大多需要數星期甚至數個月,有的仍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有的無法忍受止痛藥的副作用,而且臥床時間太長更會加速骨質流失導致更厲害的骨質疏鬆性骨折。

若是骨折合併有神經壓迫症狀,如下肢酸、麻、痛或乏力,則考慮以開刀實施神經減壓手術或合併脊椎內固定手術。但因病人大多有骨質疏鬆,所以內固定的效果不佳,也減少手術的預期效果。而人工骨水泥經皮椎體成形術就是用來治療這類病人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人工骨水泥椎體形成術,可經皮穿刺至椎體內施行,也可於脊椎減壓手術時同時實行。本院經皮椎體形成術以局部麻醉下,加上電腦斷層定位來確保手術之準確性與安全性,其效果比一般X光透視定位安全、準確。病人需伏臥,於局部麻醉後再以電腦斷層導引,將治療針扎入椎體,再將骨水泥(聚甲基丙烯甲酯)注入骨折的椎體內,以恢復其承重能力和強度,手術後傷口不需縫合,待十分鐘後骨水泥硬化,病人即可平躺,回到病房休息,手術當日或隔日如狀況穩定即可以背架支撐下床活動而出院。

新進的椎體擴撐復位整形術,比椎體形成術在灌人工骨泥前多了個步驟,以一個特別設計可膨脹的氣球插入骨折的椎體,再打滿氣球,在壓迫的椎體內製造出一個空間,這步驟可恢復骨折椎體的高度與形狀,減少椎體的變形殘疾,其餘步驟與人工骨水泥椎體成形術同。

以上兩種方法皆可使大數病人立即得到疼痛的改善,而椎體擴撐復位整形術更有使壓迫性骨折的椎體回復其高度的好處,但二者皆有可能,因人工骨水泥在注射時外漏,引起神經、脊髓的壓迫,產生神經症狀,或外漏至血液循環中,引導致肺栓塞,但整體而言併發症相當低,尤其椎體擴撐復位整形術更低。

人工骨水泥經皮椎體形成術與椎體擴撐復位整形術,實為高年骨質疏鬆病患壓迫性椎體骨折而引發嚴重背痛病人的一種安全、簡單有效的治療,病人不再需長期臥床,不僅可以減少併發症,也可大大提昇生活品質,更可免去傳統開刀實施椎體固定術的危險。

回 本期目錄